电力需求侧资源的整合与调控模型研究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426.61
【部分图文】:
图I一本文研究框架图
1980年,C.Gellings建议通过影响电力用户的行为改变负荷曲线形状。负荷??调整的六个目标为:削峰,填谷,错峰,战略调整,负荷增长预测,改善负荷曲??线,其作用效果如图2-2所示:??A?[iAi?八????????????削峰?填谷?错峰??▲?A?A??yfV?tRv????????????战略保护?战略负荷増长?负荷曲线??图2-2需求侧管理方案??Fig.2-2?Demand?side?management?and?relative?effects??削峰,填谷和错峰是传统的负荷管理方式。前两者的目的分别是减少峰值和??增加非高峰负荷,第三个的目的是利用储能装置将负荷转移到非高峰阶段。战略??-15-??
第2章需求侧资源的整合调控体系研宄??机械储能设备包括压缩空气和抽水蓄能、飞轮、固定式和移动式燃料储能。??其中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成熟、存储容量大、运行寿命长,适宜于电力系统的大容??量储能,但是受水资源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热能可以存储在灵敏的蓄热器中。电??能可以直接存储在电化学容器和超导磁储能设备中,也可以间接存储在化学储能??设备中,包括储电池、氢、热化学储能设备和其他能源载体。??目前,各种化学储能设备涵盖的功率范围较广,如图2-3所示。在住宅用户??(额定功率SlOkW)中,只有化学储能装置可用,比如铅-酸储电池或金属-空气??电池,此外,飞轮也是可用的,但是飞轮储能转换效率较低,大功率飞轮实现难??度大。其他储能技术可用于电压稳定和不间断电源(UPS)、应急电源供应或能??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供用电形势紧张[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8年05期
2 彭兴晖;;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确保迎峰度夏电力需求[J];供电企业管理;2012年03期
3 邓鑫阳;蒋蕾;李雍睿;于海洋;;辽宁省经济指标与电力需求相关性分析[J];中国电力;2017年12期
4 尉博旭;丁杨;;基于电力需求侧的峰谷电价实施问题及对策建议[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5 杨青;;电力需求侧响应:动中求静[J];国家电网;2017年01期
6 ;全球电力需求总量持续增长[J];工具技术;2015年11期
7 徐莹;;浅析电力需求侧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的作用[J];通讯世界;2016年04期
8 ;迎接一个无限想象的能源未来[J];中华环境;2017年Z1期
9 ;中国6月电力需求增长6.3%[J];中亚信息;2013年07期
10 姚愉芳;陈丽萍;沈卫东;;华北电网地区饱和电力需求研究[J];中国电力;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丽;电力需求侧资源的整合与调控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杨淑霞;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演变规律及转折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周明;电力需求侧市场运营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刘广迎;基于基德兰德经济周期理论的电力需求波动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冬容;电力需求侧响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陈拥军;农村电力需求综合评价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规划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继东;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8 张磊;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传递及电煤价格扭曲[D];复旦大学;2012年
9 谭显东;电力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萌;北京市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2 薛季良;区域电网饱和电力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邓海潮;饱和电力需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劳咏昶;浙江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相关性及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黄娟;电力需求周期波动峰谷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孙艳复;电力需求侧能效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房林;中国电力需求的预测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魏琼;基于安徽省统计数据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高冲;济南地区电力需求侧资源配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10 孙毅;电力需求侧无线通信网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2887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8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