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买方供应链合作伙伴一体化模式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4:29
中国制造型企业如何实施供应链一体化,如何建立和维系供应链伙伴关系,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需要考虑何种关系发展模型,以提升供应链一体化能力,这些问题促成了本论文的研究。纵观相关文献,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伙伴关系进行了研究,而本论文有别于国内外供应链伙伴关系的研究之处是,尝试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战略结构理论、社会交易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交易伙伴关系,并从文献中将一些离散的关系要素整合到一个模型中,通过确定相应的决定变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以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关系发展模型。在实证分析研究方面,本论文以我国境内制造型企业为主要研究样本,每个调查和分析单元是作为买方的企业,探讨中国企业在与其主要供应商从事交易过程中,关系要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92家企业调查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差异性分析、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决定变量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供应商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对提升供应链一体化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有利于供应商与买方在人员方面的交流;供应商在专用性资产上的...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本论文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四节 有关概念的定义
一、伙伴关系
二、供应链
三、供应链管理
四、供应链联盟
五、供应链一体化能力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第一节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交易伙伴关系的概念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概念
二、交易成本理论的假定前提
三、资产专用性
四、不确定性
第四节 资源基础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
二、资源的分类
三、企业资源的获取
第五节 战略结构理论
第六节 社会交换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概念
二、信任
三、依赖性
第七节 不对称信息理论
一、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不对称信息理论对供应链的影响
第八节 供应链联盟
一、供应链联盟的基本概念
二、供应链的绩效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有关策略
第一节 准时供货(JIT)
第二节 高效消费者反应(ECR)
第三节 快速反应(QR)
第四节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第五节 连续补充计划(CRP)
第六节 协作计划、预测与补充(CPFR)
第七节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集群
一、企业集群的概念
二、供应链与企业集群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决定变量
第二节 研究的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的模型
二、变量关系与假设的导入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四节 调查方法的设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受访企业的规模
三、外购比例
四、供应商管理职能
五、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测度设计的可靠性测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变量因子构成分析
四、差异性分析
五、其它统计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一、诺基亚
二、诺基亚星网工业园
三、星网工业园的由来
第二节 星网的供应链运作模式
一、星网工业园的地理区位
二、生产计划与生产组织
三、物流管理
四、库存管理
五、海关监管
六、信息系统
第三节 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节 星网合作关系机制探讨
一、合作伙伴的选择因素
二、依据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
三、依据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
四、依据战略结构理论的分析
五、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六、依据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分析
七、供应链一体化的绩效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管理内涵与建议
一、供应链伙伴关系取向
二、伙伴关系基础的评价
三、伙伴关系的实施
第三节 本论文不足之处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企业集群边界的界定分析[J]. 刘巨钦. 企业研究. 2006(11)
[2]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 汪胜春,罗永华,吴显. 价值工程. 2006(07)
[3]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看高科技新兴产业厂商竞争优势的建构[J]. 柯俊杰. 中国科技产业. 2006(01)
[4]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 向希尧,朱伟民. 经济与管理. 2005(11)
[5]战略网络、产业群聚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 谢洪明,肖文辉,韩子天.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10)
[6]中国汽车工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方春明,隽志才,张连富. 物流技术. 2005(10)
[7]战略网络——基于长期合作的网络化制造模式[J]. 张毅,邵新宇.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09)
[8]逆向信息和道德风险下的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研究(英文)[J]. 李善良,朱道立. 运筹学学报. 2005(02)
[9]供应链管理中VMI系统的研究[J]. 王槐林,杨敏才,张晓凤,张向阳. 工业工程. 2005(01)
[10]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J]. 何明珂,董理,任豪祥,晏建中.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03)
博士论文
[1]我国工业品企业客户关系营销研究[D]. 安圣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集群中企业的组织变革[D]. 李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1249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本论文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四节 有关概念的定义
一、伙伴关系
二、供应链
三、供应链管理
四、供应链联盟
五、供应链一体化能力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第一节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交易伙伴关系的概念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概念
二、交易成本理论的假定前提
三、资产专用性
四、不确定性
第四节 资源基础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
二、资源的分类
三、企业资源的获取
第五节 战略结构理论
第六节 社会交换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概念
二、信任
三、依赖性
第七节 不对称信息理论
一、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不对称信息理论对供应链的影响
第八节 供应链联盟
一、供应链联盟的基本概念
二、供应链的绩效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有关策略
第一节 准时供货(JIT)
第二节 高效消费者反应(ECR)
第三节 快速反应(QR)
第四节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第五节 连续补充计划(CRP)
第六节 协作计划、预测与补充(CPFR)
第七节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集群
一、企业集群的概念
二、供应链与企业集群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决定变量
第二节 研究的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的模型
二、变量关系与假设的导入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四节 调查方法的设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受访企业的规模
三、外购比例
四、供应商管理职能
五、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测度设计的可靠性测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变量因子构成分析
四、差异性分析
五、其它统计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一、诺基亚
二、诺基亚星网工业园
三、星网工业园的由来
第二节 星网的供应链运作模式
一、星网工业园的地理区位
二、生产计划与生产组织
三、物流管理
四、库存管理
五、海关监管
六、信息系统
第三节 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节 星网合作关系机制探讨
一、合作伙伴的选择因素
二、依据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
三、依据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
四、依据战略结构理论的分析
五、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六、依据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分析
七、供应链一体化的绩效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管理内涵与建议
一、供应链伙伴关系取向
二、伙伴关系基础的评价
三、伙伴关系的实施
第三节 本论文不足之处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企业集群边界的界定分析[J]. 刘巨钦. 企业研究. 2006(11)
[2]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 汪胜春,罗永华,吴显. 价值工程. 2006(07)
[3]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看高科技新兴产业厂商竞争优势的建构[J]. 柯俊杰. 中国科技产业. 2006(01)
[4]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 向希尧,朱伟民. 经济与管理. 2005(11)
[5]战略网络、产业群聚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 谢洪明,肖文辉,韩子天.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10)
[6]中国汽车工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方春明,隽志才,张连富. 物流技术. 2005(10)
[7]战略网络——基于长期合作的网络化制造模式[J]. 张毅,邵新宇.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09)
[8]逆向信息和道德风险下的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研究(英文)[J]. 李善良,朱道立. 运筹学学报. 2005(02)
[9]供应链管理中VMI系统的研究[J]. 王槐林,杨敏才,张晓凤,张向阳. 工业工程. 2005(01)
[10]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J]. 何明珂,董理,任豪祥,晏建中.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03)
博士论文
[1]我国工业品企业客户关系营销研究[D]. 安圣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集群中企业的组织变革[D]. 李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1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4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