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经济周期和监管变化对资本缓冲、风险和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8:14

  本文关键词:经济周期和监管变化对资本缓冲、风险和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缓冲 风险 绩效 经济周期 监管变化 GMM估计 上市银行


【摘要】:本文使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2002-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单步系统GMM估计法,研究了经济周期和监管变化对银行资本缓冲、风险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呈现正相关关系。资本监管的变化使得银行资本缓冲呈现出更强的逆周期性;(2)我国银行风险的周期效应不明显,监管变化显著影响银行风险;(3)我国银行绩效的周期效应不明显,资本监管的变化对绩效影响不显著;(4)资本缓冲会显著增加银行的绩效,而其对银行风险影响不明显。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F-08-0609)
【分类号】:F832.3;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关于资本缓冲的研究已成为最近学术界的热点,理论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银行持有资本缓冲的原因,Aguitar(2007)认为银行通过持有资本缓冲可以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从而解决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张宗新和徐冰玉(2010)认为持有资本缓冲的原因是可以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柯孔林;冯宗宪;陈伟平;;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2 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J];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银行资本监管的国内外文献综述[J];金融经济;2011年24期

2 赵琼;;论风险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J];民营科技;2009年01期

3 谈俊;;银行顺周期性文献述评[J];金融评论;2012年03期

4 吉余峰;缪龙娇;;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1期

5 李清政;宋坤;;构建我国证券行业逆周期调节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6 蒋海;罗贵君;朱滔;;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研究:1998-2011[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7 朱宇;;银行资本监管标准与信贷顺周期波动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8期

8 朱宇;;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信贷波动研究[J];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2013年10期

9 李彬;;非理性投资行为、债务稳健性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10 牛晓健;裘翔;;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2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谭洪涛;汪洁;黄晓芝;洪正;;公允价值会计与商业银行迎合监管行为调整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维国;杜修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动态Panel Data模型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6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7 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龚新蜀;顾成军;;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出口与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新疆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斌;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崔滨洲;流动性与资本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磊;基于风险调整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吴俊;资本充足管制与银行风险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董振雄;福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崔婕;新监管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贾宪洲;知识互补性视角下科研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秋慧;黑龙江省建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秋林;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武文磊;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时启亭;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效率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浔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D];重庆大学;2005年

7 傅凌燕;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文娟;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管制与资产风险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段洁;我国上市银行贷款质量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刘晓刚;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浅析[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孔林;冯宗宪;陈伟平;;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2 黄宪;鲁丹;;银行业资本监管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3 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传导机理的“扭曲”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4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5 黄宪,马理,代军勋;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银行信贷风险偏好与选择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6 刘斌;;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7 卞志村;;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8 邢毓静;朱元倩;巴曙松;;从货币政策规则看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适时退出[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9 黄宪;吴克保;;我国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性研究——基于对中小企业信贷行为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李文泓;罗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海兵,周智高;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2 朱孟进,邵建宁;对宁波房地产经济周期和新政实施预期效果的研究[J];浙江统计;2005年09期

3 王东杰;;中国经济周期的社会福利成本[J];生产力研究;2007年22期

4 胡乃武;孙稳存;;中国经济波动的平缓化趋势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杨荣海;宋毅;;基于经济周期角度的人民币与东盟货币合作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蔡静霞;;政策对冲经济周期 中国楼市前景可期[J];房地产导刊;2009年07期

7 于然;周明生;;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与金融安全问题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8期

8 刘琳;;房价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J];中国投资;2009年12期

9 ;今年我国将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J];共产党员;2010年12期

10 高峰;论政府行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秦宇;;应用经验模态分解的上海股票市场价格趋势分解及周期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张瑞怀;彭育贤;邹庆华;覃兆勇;;存货波动与经济波动内在关系的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8 郝永红;王学萌;;经济发展的灰色周期模型及其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曹永琴;李泽祥;;金融摩擦视角下金融经济周期加速传导机制研究:中国的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马宾;;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会愈冷[N];北京日报;2007年

3 曹清华;新形势新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愈冷[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韩世同;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房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夏丽华;今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波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周婷;本轮经济周期尚未结束[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肖渔;经济周期底部将于2010年到来[N];证券时报;2008年

9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包宗华;有关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界定的探讨[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10 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研究员 施明;资产配置内在的经济周期逻辑[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海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立军;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张越;基于经济周期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啸吟;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实证与理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7 曲国俊;我国汽车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浩;我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建军;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及其在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杜吉中;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刘硕;基于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的我国经济周期与能源消费周期关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兴堂;中国经济周期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佳;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6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96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