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01 14:26

  本文关键词: 国际分工 经常项目 金融创新 出处:《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in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cludes financial integration.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financial heterogeneity among countrie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is imbalance. This paper holds that financial innovation, as a driving force or sour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finance. Countrie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finance tend to run current-account deficits, Countrie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tend to generate current-account surpluses. The global data test results further verif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on glob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NKZXB10059)
【分类号】:F114.1;F831.7;F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2 陆建明;李宏;朱学彬;;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基于创新与生产的垂直分工视角[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3 姜凌;王晓辉;;全球失衡原因:基于“恒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与国际分工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4 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5 徐建炜;;“中国式”调息、金融管制与信贷扭曲[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6 徐建炜;徐奇渊;黄薇;;央行的官方干预能够影响实际汇率吗?[J];管理世界;2011年02期

7 李宏;陆建明;杨珍增;施炳展;;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施炳展;;金融发展提升贸易量的途径研究:跨国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3期

9 李俊青;韩其恒;;不完全金融市场、海外资产结构与国际贸易[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10 肖立晟;王博;;全球失衡与中国对外净资产: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2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善贤;金融创新的借鉴要适合国情[J];经济师;1994年01期

2 张运刚,,何一;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1997年09期

3 罗龙;试论国际分工发展的若干新特点[J];世界经济;1988年06期

4 罗绍彦;论国际分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俞国章,陈一心;金融创新评析[J];福建金融;1995年10期

6 张力珠;对市场经济下金融创新的初步研究[J];黑河学刊;1996年Z1期

7 刘扭霞;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及启示[J];山西财税;2002年12期

8 高晶;浅析我国金融创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6期

9 于辉;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纵横;2004年07期

10 王均新;新形势下中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卫红;;律师面对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3 朱志斌;;金融创新下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聂峰;;上海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6 倪克勤;;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群;;我国资本市场目标创新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卫平;;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对策[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张卫平;;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对策[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卫容之;浦东金融创新再度提速[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中国银监会 邓智毅;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重要途径[N];经济日报;2005年

3 记者 高山;浦东综改酝酿重大金融创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 陈朝阳;沪深300指数与金融创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5 李康(作者单位: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借股改搞金融创新 好心未必有好报[N];证券时报;2005年

6 黄湘源;金融创新当务之急是研究美国教训[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大毅;金融创新重轴戏中的辽宁机会[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婷 卢铮;去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增长20%[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省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王一兵;在稳健经营中坚持金融创新[N];湖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海娜;许为平:中国不必着急谈论金融创新[N];财会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伏安;我国金融创新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学波;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宋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何韵;中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定位[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邵莉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红霞;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黄志喜;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吕强;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金融品种创新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8年

6 魏海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艳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高连芝;博弈视角下的金融创新[D];河南大学;2010年

10 迟永明;论金融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52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52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