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现代金融制度的演化逻辑及其困境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30 02:27

  本文选题:金融制度 切入点:演化逻辑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7期


【摘要】:通过对现代金融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演化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可知,以自由平等、权利优先、个体本位为原则构建的金融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爆发与利益冲突加剧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迫使人们对导致现代金融制度困境的根源进行反思。正是由于对主体自由和目的理性的过度依赖,才使物竞天择与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则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现实写照,背离了金融法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形成了所谓的现代性悖论。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 evolution, we can see that in order to be free and equal, the right takes precedence. The financial law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standard has promote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great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outbreak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have brought negative effects to modern society. It is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subject freedom and objective rationality that makes the natural survival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become a realistic portrayal of the financial field. It deviates from the pursuit of the goal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in financial law and forms the paradox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毅;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J];经济评论;2001年04期

2 孙晋,吴宁;从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矛盾运动看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兼论经济法成长的经济思想根源[J];江汉论坛;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刘少杰;;社会学的相对性与起点多元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章礼强,朱凡,吴清旺;创业投资组织形式抉择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赵晓力;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何在——《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第十二章读后[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10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忠梅;;论环境物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2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胡金波;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杨春禧;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运;英国法浮动财产负担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7 董朝辉;论转型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干预[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刘楠祺;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崇淮;唐岳驹;张彻;;论战后美国金融制度的演变与美国经济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87年01期

2 刘翠平;论我国体制变迁中的金融制度[J];西南金融;1999年07期

3 方卫星;日本金融制度变革及其前景[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4 谷慎;李成;;金融制度缺陷: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5 刘佐太;;金融深化理论及中国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07年06期

6 任兰英;;非正规金融利弊分析及其规范的法律依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7 胡乃鹏;郭翔宇;张启文;;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制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8 黄宝奎;美国金融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马红霞;;当代美国住宅金融制度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1991年12期

10 周茂卿,葛兆强;经济增长与金融制度及融资机制创新[J];金融经济;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姜黎黎;周小亮;;金融制度绩效评价:新思路与初步框架设计[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牛玉钦;;对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必要性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3 李锦;;当前信贷热潮的分析与建议[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张金城;;供给和需求双重动力推动的我国金融监管演进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六章 依据WTO原则规范运作[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6 李健;;从金融运行机制的角度谈科技工业园的国内外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马运全;;金融创新与制度环境:模型框架与实证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设立离岸金融中心 挑战现有金融制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记者 柳立;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N];金融时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下)[N];金融时报;2004年

4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生部 梁德思;德国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5 何慧;上海必须再造金融制度[N];上海金融报;2007年

6 记者 陶卫红 郭弘;用金融制度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苏培科;拿什么样的金融文化来杜绝腐败之源?[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张涛 陈轶;中外专家研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和金融制度[N];人民日报;2004年

9 主持人:记者  王晓欣 特邀嘉宾: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窦尔翔;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窦尔翔;创新房地产 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N];证券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宝祥;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D];吉林大学;2004年

2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孔令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尹矣;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姜新旺;内生主导型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段银弟;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朱剑彪;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王菁;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推进[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宁;论西方发达国家混业金融制度与我国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1年

2 刘佳刚;我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3 刘春辉;韩国金融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4 李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侯正;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黄德勇;非正式金融问题的制度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7 王佳;金融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畅;金融制度的变迁与混业经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娄文剑;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兼谈我国金融业务经营制度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8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8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