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比较分析——基于股票市场发展的视角
本文选题:私人资本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摘要】:本文基于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研究两类私人资本(境内私人资本和境外私人资本)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就股票市场的发展在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境内私人资本在三个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显著为正,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而境外私人资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阻碍经济增长,其原因是中部地区的股票市场发展水平有限;西部地区境外私人资本弹性系数为正,但进一步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境外私人资本绝对量和股票市场发展水平都很落后。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5 to 2009, this paper studies two types of private capital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 and foreign private capital) in eastern China using GMMs. The impac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he impact of private capital on economic growth are discussed.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ree region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while overseas private capital show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significantly in the eastern regi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hampered by the limited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of private capital outside the western region,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bsolute amount of foreign private capital and the level of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very backwar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企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效率”(批准号NCET-09-08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储蓄分流与金融效率”(批准号07JA630027)
【分类号】:F224;F832.51;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2 廖楚晖,刘鹏;中国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3 罗长远;;FDI对中国私人资本成长的影响:基于1987~2001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2 陈瑛;;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现状、成因与效应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德强;藏区产业成长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何琼;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若干理论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梁军;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中国不同地区的引资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王威;中国公共投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霍丽;城乡二元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吴三忙;基于FDI非均衡分布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虎;水利科技投入政策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2 丁蕾;论我国的伪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建军;地区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定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余立琼;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华小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投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薛飞;中国城市规模的Zipf法则检验及其影响因素[D];厦门大学;2007年
8 贺东伟;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俱乐部趋同”的成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9 方向阳;财政转移支付在区域经济收敛中的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唐建军;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权,杨义群;通货紧缩时期国债的公共资本供给实效评估[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2 殷醒民,谢洁;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冉茂盛,张卫国;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4 李桢业;金银花;;长三角政府公共资本和民营资本生产率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3期
5 沈坤荣,田源;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6 傅强 ,周克红;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分析与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缪仕国;马军伟;;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2006年02期
8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9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10 罗长远,赵红军;外国直接投资、国内资本与投资者甄别机制[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正;;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2 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李海申;景志英;苗绘;;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4 张叶峰;王文寅;;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5 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6 石贤光;;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7 王芳;刘伟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福建省的实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黄臻;;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欧洲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9 谷新辉;;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10 于卉;;浅议人力资本理论[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马方业;4万亿与经济增长[N];联合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yN淼;侯云春:经济增长“保8”可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记者 柳立;中国有能力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N];金融时报;2009年
5 陈默;从关键产业“窥”经济走势[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6 陈波,
本文编号:1684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8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