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银行业的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22:33

  本文选题:商业银行 + 并购绩效 ; 参考:《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的新的一次并购浪潮逐渐展开,这其中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并购尤其引人注目。伴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和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国外银行业纷纷通过大规模并购活动建立起金融超市,拓张自身的经营规模和业务版图,谋求市场化导向、高经营效率、低成本支出,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并购活动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外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活动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规模或数量都与国外银行有一定差距,,而且在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历程的初期,大多是政府主导或政府参与完成的,主要目的是来解决破产商业银行带来的局部社会风险,而非由并购双方为最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完全市场化行为,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国内经营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环境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抓住机会,通过并购活动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抵御国内外银行同业的竞争的同时,也大踏步走出去,开发国外市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商业银行。 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商业银行并购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描述了在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并购时的背景和特征,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并购活动的绩效情况。由于我国目前关于商业银行并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尚不成熟,并且多数并购活动是在政府主导和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种情况下,实现并购活动由政府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尤显重要。因此,通过研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商业银行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科学、全面、客观地考察并购活动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改善,为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商业银行并购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new wave of M & A has been launched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banking industry. With the globa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elaxation of financial control in various countries, foreign banks have established financial supermarkets through large-sca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xpanding their own business scale and business territory, seeking market-oriented guidance and high operating efficiency. Low cost, provide customer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 wide range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M & 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way for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M & A activ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the M & A activitie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 & A proc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local social risks brought by the bankrupt commercial banks, rather than the completely market-oriented behavior by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arties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 & A.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overall opening of domestic marke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actively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form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establish a low-cost and high-efficiency management model, which can resist the competi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and at the same time go out with great strides. To develop foreign markets and become a large commercial bank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M & A of commercial bank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 & A in China, and establishe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M & A activ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commercial bank M & A in China are not mature, and most M & A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overnment lead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this cas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 & A from government to market. Therefore, by study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 & A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we can more scientifically,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improvement brought by M & A activities to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so as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igh-quality M & A activ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勇;韩立岩;;上市公司对外并购中高管薪酬变动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钱雅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并购绩效研究[J];才智;2010年12期

3 奚宾;;并购中过度自信的动因及效应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5期

4 张钧铭;;上市公司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北方经贸;2009年06期

5 杨盈盈;并购绩效:来自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并购前后的绩效差异和不同并购方式的绩效比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李群峰;;并购绩效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7年30期

7 陈海东;;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华商;2008年18期

8 宋秀珍;谭中明;周洁;;基于EVA的并购方并购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3期

9 戴治国;;全流通时代战略性并购效果影响因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06期

10 李莹;孙禹;孙忠伟;付艳玲;;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因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旭;李卫民;;女性高管能够改善企业并购绩效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善民;陈文婷;;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志学;彭艳;;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差量分析模型及应用[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4 王秀兰;张旭;;企业并购绩效实证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施工企业并购的必要性和支持条件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凤荣;高飞;;政府干预、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基于我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余怒涛;陈红;;并购绩效、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综述和研究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清烈;冯勤超;;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在企业并购决策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黄微平;陈洁娜;;关于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审计意见类型变更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肖翔;李晓霞;吕滢;;AHP法在并购目标企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郇公弟;德国:“抓大放小”与外资并购巧周旋[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全泽源;提拔高层吴征欲加大并购力度[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孙绪闻;并购市场“中国规则”[N];首都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赖强;新并购时代悄然而至[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黄纯忠 王泰山;专业人才不足制约并购贷款[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林纯洁;荷银并购案新看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易全;我国内资并购繁荣增长[N];国际商报;2007年

8 李晶;5月中国并购案例创新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单羽青;“抄底”心切 金融业海外并购谨慎乐观[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张德斌;约束外资先要克制地方政绩冲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琦;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并购后控制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潘颖;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视角的企业并购绩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周士元;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宋希亮;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艳;股权并购交易特征、文化差异度与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田飞;并购管理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彭源波;农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满慧;我国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鹤涛;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褚洪霞;基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并购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叶丽娟;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勇吉;A股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区庭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樊琳琳;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辛婷婷;不同并购动机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谷彪;金融危机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明;交易特征与收购公司特征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陈福中;网络产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3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63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