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近代上海远东国际汇兑中心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8-07 08:08
【摘要】:综观历史上重要的国际汇兑中心的发展轨迹,虽各自所处的背景和优势不同,但一般而言,影响一个地区成为国际汇兑中心的最为主要的条件有三:经济规模、金融因素和政治环境。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正是具备了相当数量的汇兑业务量、一定数量的国际汇兑办理机构、品种齐全的汇兑业务种类、符合国际惯例的汇价体系、外汇管制的全面放开等特殊历史条件,与"远东唯一的金市场"、大条银市场相互套做,形成多角汇兑关系,成为远东汇兑市场之中心,在空间和功能上对伦敦、纽约等欧美国际金融中心起补充作用。上海外汇市场成为"远东汇兑市场之中心,次于伦敦、纽约,而成为世界三大汇兑市场之一"。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th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enters in history, although their respective backgrounds and advantages are different, in general,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s affecting an area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enter are three: economic scale, financial factors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By 20s and 30s twentieth Century, Shanghai ha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exchange. Business volume, a certain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handling agencies, a complete variety of exchange business types, conform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of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comprehensive release of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other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with the "the only gold market in the Far East", the big silver market to do each other, form a multi angle exchange relationship,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Far East exchange market, in space and work It plays a complementary role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such as London, New York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Shanghai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Far East exchange market, next to London, New York, and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largest exchange market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843-1949)”(07BZS028)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战后外汇市场研究(1945-19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6;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洪葭管;;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金融统治[J];学术月刊;196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佩玉;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2 张北根;;英国对待袁世凯称帝的态度[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马陵合;;民国时期安徽裕繁公司与日本的债务纠纷[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4 宋佩玉;;从开放到管制——战后国民政府外汇政策的演变及后果[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5 刘杰;;摇摆与孤立:“九一八”后美国远东政策的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马陵合;;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的中外学者本位差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健;;近代上海华资银行薪酬体系研究(1897—1937)[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周新国,张进;张謇金融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9 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10 巫云仙;试论汇丰银行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和条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兰日旭;;南京政府早期商业银行官办化行为探析[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卢征良;朱佩禧;;现实的抉择:近代中国反倾销法规的历史命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6 仇华飞;;近代上海美商经营模式多元化的滥觞[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7 史桂芳;于英丽;;从“协调”外交到东亚新秩序——日本东亚扩张政策的发展[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谢永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研究(193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达日夫;中东铁路与东蒙古[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8 贾国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伟;近代苏南企业集团的一体化战略研究(1895-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芳;民国时期所得税法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褚明露;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的金融监管研究(1927-194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光宇;全装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延鑫;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蕾;中国“新感觉派”研究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7 冯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财政困难问题研究(1927-1937)[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科;清末新政中的邮传部与交通银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江锦云;清末铁路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翔;外资银行与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J];档案与史学;2002年05期

2 潘君祥;;近代上海牙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01期

3 史梅定;近代上海历史档案的概貌和开放利用[J];档案与史学;1995年06期

4 吴景平;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6期

5 魏斐德 ,陈雁 ,周育民;近代上海的鸦片与犯罪[J];档案与史学;2003年06期

6 宋佩玉;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7 陈艳球;;近代上海外资企业的广告经营策略——以英美烟公司为例[J];装饰;2006年11期

8 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J];史林;2011年02期

9 宋大川;略论唐代士人的隐居读书[J];史学月刊;1989年02期

10 何凡;;“《菊豆》现象”反思录[J];电影评介;199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大辉;方福康;;一个包含金融因素的宏观经济模型框架[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讨论会简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4 王雅杰;陈立国;曹道胜;;外汇市场的定单流决定和影响汇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书讯[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夏菁;;春柳派与近代上海[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玉强;帅学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诉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葛壮;;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杨枝青;陈沛沛;;近代上海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的“海派”特征[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潘连贵;;从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看茶会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航金融 岳鹏;美国总统任期规律显示美元仍将走高[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CBN记者 曹金玲;投资者信心膨胀搅动外汇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卢民锋;外汇市场:美元难转强[N];中国财经报;2003年

4 东航国际金融 陈东海;宽松货币:美元难以逾越的坎[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唐玮;人民币多日跌停引贬值论 释放信号有待验证[N];华夏时报;2008年

6 曾学明;日本政府的无奈之举[N];学习时报;2010年

7 华之杰;美元指数在颠簸中前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莫 孙韶华;汇率“双向波动”初显企业关注控制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张莫 孙韶华;汇率“双向波动”初现 企业关注控制风险[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桂兰;美指创3年新高[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t ;近代上海城乡景观变迁(1843-1863年)[D];复旦大学;2010年

2 牟振宇;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D];复旦大学;2010年

3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仇f ;近代狭邪小说艺术史论[D];扬州大学;2008年

6 吴俊范;从水乡到都市: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7 邱国盛;现代化与中国大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晓波;俄罗斯外汇市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吴盼文;天津市外汇市场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3 郑捷;近代上海工业与南洋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景智;1927-1936年上海外汇市场发展及其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黄金十年”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董婵婵;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定价的市场基础[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超;外汇市场的波动及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7 宋义丽;流亡上海[D];同济大学;2005年

8 马勇;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其在外汇市场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圣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之政治环境分析[D];延边大学;2005年

10 王希文;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的结构性与制度性问题及改革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9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69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