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6 09:49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突出,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中国银监会发文要求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在农村地区发起成立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此,村镇银行逐步成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导力量。试点6年来,村镇银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绝不会是一帆风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家村镇银行都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点,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成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汉川农银村镇银行为例,通过研究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探讨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探究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引述相关规定,结合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注册资本、市场定位及服务对象的对比,对村镇银行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进而介绍了村镇银行在中国、湖北省的发展情况以及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设立及其经营特点;从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金融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其次,利用调整的Yaron绩效评估模型对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实证分析,同时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来直观地反映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特点,随后就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实际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汉川农银村镇银行运行四年多来,经营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存贷余额等持续增加,同时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防控风险机制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较低的SDI值和较高的盈利水平,都表明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凭借自身优势充分挖掘经营潜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吸储能力弱、服务范围较小、持续控险压力大、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 文章随后着重介绍了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的成功经验,提炼出对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5
本文编号:251500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芳芳;;村镇银行——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可行途径[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少新;李建华;许传华;;基于DEA超效率模型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3 夏春秋;张帆;崔光建;;浅析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4 白钦先,丁志杰;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05期
5 薛峰;张瑞;;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作用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6 曾之明;;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抉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3期
8 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年06期
9 郭真;于丽红;兰庆高;;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对湖南湘乡市村镇银行的调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10 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2515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1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