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6 10:16
【摘要】:理清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构成并将其量化分解是管理当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本文依据结构性理论,在构建量化分解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构成CPI的31个小类子成分进行实证研究,分解出源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程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本世纪后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层面的货币、信用因素拉上的,单纯来源于供给层面的因素所引发的价格结构性上涨不会引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问题,而2010年后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来源于需求层面。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各类价格的上涨幅度(见图1)。近10年来,我国的食品类价格上涨一直显著高于总体CPI,尤其是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2004年、 2007年、 2008年和2010年,这种由食品价格带高整体CPI上涨的现象更为明显。这一特征显示出中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固然有来源于需求层面的因素,但来源于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可能更为突出。①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吴 军 肖 威 涂 竞内容摘要:理清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构成并将其量化分解是管理当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本文依据结构性理论,在构建量化分解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构成CPI的31个小类子成分进行实证研究,分解出源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程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本世纪后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层面的货币、信用因素拉上的,单纯来源于供给层面的因素所引发的价格结构性上涨不会引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问题,而2010年后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来源于需求层面。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 通货膨胀结构模型 因子分析法中图分类号: F831文献标识码: A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可以获得该期的源于供给层面通货膨胀率πsi。3.统计分析结果图2即按上述统计分析方法所获得的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了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按月量化分解的通货膨胀情况。三、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求出的总需求层面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近10年来,,我国总体CPI上涨率均值为2.26%,其中来源于需求层面因流动性过剩引致的通货膨胀均值为0.67%,来源于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均值为1.59%,后者对CPI的贡献率为70%。可以认为进入本世纪后供给层面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具有相当影响,但并不足以证明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供给层面。我们以统计分析结果所显示的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率分别对CPI上涨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为:π=1.676+0.866πdπ=1.469+0.497πs(14.53)①(19.20) (0.345) (0.169)R2=0.751 F=368.567 R2=0.066 F=8.60198CPI上涨率πi与需求层面通货膨胀率πdi的相关系数统计量R为0.867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WTO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与防范》(立项第33036号)资助
【分类号】:F224;F822.5
本文编号:2515018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各类价格的上涨幅度(见图1)。近10年来,我国的食品类价格上涨一直显著高于总体CPI,尤其是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2004年、 2007年、 2008年和2010年,这种由食品价格带高整体CPI上涨的现象更为明显。这一特征显示出中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固然有来源于需求层面的因素,但来源于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可能更为突出。①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量化分析吴 军 肖 威 涂 竞内容摘要:理清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构成并将其量化分解是管理当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本文依据结构性理论,在构建量化分解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构成CPI的31个小类子成分进行实证研究,分解出源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程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本世纪后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层面的货币、信用因素拉上的,单纯来源于供给层面的因素所引发的价格结构性上涨不会引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问题,而2010年后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来源于需求层面。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 通货膨胀结构模型 因子分析法中图分类号: F831文献标识码: A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可以获得该期的源于供给层面通货膨胀率πsi。3.统计分析结果图2即按上述统计分析方法所获得的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了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按月量化分解的通货膨胀情况。三、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求出的总需求层面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近10年来,,我国总体CPI上涨率均值为2.26%,其中来源于需求层面因流动性过剩引致的通货膨胀均值为0.67%,来源于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均值为1.59%,后者对CPI的贡献率为70%。可以认为进入本世纪后供给层面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具有相当影响,但并不足以证明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供给层面。我们以统计分析结果所显示的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率分别对CPI上涨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为:π=1.676+0.866πdπ=1.469+0.497πs(14.53)①(19.20) (0.345) (0.169)R2=0.751 F=368.567 R2=0.066 F=8.60198CPI上涨率πi与需求层面通货膨胀率πdi的相关系数统计量R为0.867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WTO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与防范》(立项第33036号)资助
【分类号】:F224;F822.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2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3 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4 肖争艳;唐寿宁;石冬;;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异质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丽;张巍;;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基于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德春;林丽;张长征;;基于物流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5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1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