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探寻

发布时间:2020-07-28 22:35
【摘要】: 导言部分说明本文写作的目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 革: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国有商业 银行也开始了从政企不分走向独立的企业法人的历程,它的成败与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息息相关,因而格外引人瞩目。金融自由化、国 际化的浪潮卷入国内,对中国银行业影响巨大。中国加入WTO指日 可待,一旦中国入世,许多外国银行将挟制度先进、混业经营的优势, 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与习惯于垄断和保护的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竞争态 势。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提高竞争力?成本管理机制是 商业银行提高运行效率的有力工具,在这紧迫的时刻,我们有必要认 真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行为,以期发现构建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 行成本管理机制的有效方法,走出一条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的道路。 本文分三章对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的探寻进行阐述。 第一章从实证研究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入手,对国有商业银行 的规模效率、市场组织结构效率和管理效率加以分析,揭示国有商业 银行运行效率低下与成本管理薄弱的现实,归纳出国有商业银行在成 本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问题的成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 机制原因,即成本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到位;二是产权制度 原因,即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界定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所有者不能有 效地行使财产权利,经营者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二者利益不能兼容, 在转轨经济中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损害所有者利益。作者运用 西文经济学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国有商业 银行中内部人现象产生的内生原因,详细揭示了政府与商业银行内部 人控制、银行总行与各地分行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形成机理和表现。内 部人控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缺陷的产物,是引致国有商业银行 成本管理粗放的根本原因。要扭转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弱势地 位,其根本途径在于按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 造,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与效率都优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本章对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其弊端 和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明确地认识到:在保留国有商业银行现行 的产权制度的情况下强化成本管理机制,无异于缘木求鱼。构建转轨 时朋国有两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必须具备制度基础一国有商业银行 的产权创新。 第二章阐述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三个基础问题。一是 成木的作用,从数理分析和规范描述两个层面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中成本的功能,强调成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意义。二是介 绍成本开支范围,并按业务经营过程、成本习性、发生时间顺序、责 任部门以及贡任成本管理要求对银行成本进行分类,以明确成本管理 的作用对象。三是通过分析现代商业银行理论概念和法律概念,明确 现代商业银行内涵,了解现代商业银行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此为标 准,结合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将在较长时期内 保持分业经营的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 速度将加快,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前景,认识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 管理上的特殊性一较多的传统商业银行与较少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经 营特色集于一身,进而指出构建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 应遵循的原则一既要继承传统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模式,又要逐步吸 收现代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新技术。本章确定了构建转轨时期国有商业 银行成本管理机制框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前提。- 第三章提出构建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的思路。商 业银行成本管理传统方法成熟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环境,成本管理 新技术萌生于现代商业银行触经营的世界性潮流。首先按照传统商 业银行成本管理模式,讨论了银行资产负馈变化对银行成本的影响, 具体分析资产负债结构~种类、期限。规模与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资 金成本率、资金利用串、资金费用率t 成本总量以及结构的效应,指 出建立成本前馈机制来预警和抑制成本费用扩张的仲动,主要观察银 行成本的变化规律,对银行成本进行预测,对银行成本进行预先调控。 建立成本过程控制机制来保证目标成本实现,做好银行经营过程中的 成本控制,包括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和指标控制,并对成本差异进行 2 调控,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标准之内。为落实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 人责任,要建立成本责任管理机制,借鉴邯钢“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 决”的成功经验,加强成本的归口控制,包括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根 据成本可控原则,制定成本计划指标或定额:要完善成本考核系统, 包括检查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各中心成本目标实施情况,评估成本控 制实绩,将考核结果与各层次成本责任中心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传统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方法过于强调成本费用的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83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成;;银行风险防范策略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2 朱建华;;协同布局再造渠道新优势[J];中国邮政;2011年07期

3 伏霖;高然;蒋汇;;银行特许权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跨国比较[J];管理评论;2011年08期

4 周小民;;模式创新、资产重组,管理优化——论国有商业企业调整的思考与实践[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5 韩霜;;浅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及其发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6 曹远兵;;浅谈商业银行成本管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蔡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1年07期

8 张强;李远航;廖宜彬;;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1年03期

9 ;目录摘辑[J];国有资产研究;1997年03期

10 宗学哲;;跑腿经纪人[J];涉世之初;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国栋;;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的出路[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姚鸿飞;周晓丰;;试论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文烈;;市场经济与国有商业的发展[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刘玲;;积极探索县级国有商业集约经营之路[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胡永前;;试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丁国华;邹彦林;;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重新认识国有商业的地位与作用[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莫惠娟;;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的发展[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卢彦;;国有商业企业制度创新[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9 席应林;;从铜仁国有商业批发企业的现状分析谈谈国有商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吴建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初探[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收费门”凸显公众利益与银行成本间冲突[N];金融时报;2011年

2 沈晓 飞雪 胜林;“银行成本意识”你有多少[N];金融时报;2003年

3 记者 韩雪萌;妥善处理公众利益与银行成本冲突[N];金融时报;2010年

4 张云中;从联华并购案看打造国有商业航母之路[N];国际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丰和;资金价格将率先向银行成本回归[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记者  付平;银监会将监测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情况[N];金融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智;国有商业银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双赢选择[N];经济日报;2005年

8 徐晓娜;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段玉;太原国有商业重组势在必行[N];中国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肇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韩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孙伯灿;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苗革立;美日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福荣;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7 甘爱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8 黄德根;公司治理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马伯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与难点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凡;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制探寻[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余红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产权制度分析[D];新疆大学;2001年

3 左宁;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及其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晓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杨赫;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性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蒋旭东;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张雅琼;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于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赵明琦;国有商业银行管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徐菲菲;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3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773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