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山东小麦作业成本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09:04
  小麦生产成本是评价小麦生产比较优势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小麦成本的高低一直为广大农民、小麦经营管理者和国家高度关注。小麦能否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生产成本高低是制约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成本控制的作业成本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对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山东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找出山东小麦生产成本较高的原因,探索提高山东小麦竞争力的途径,构建山东小麦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在山东小麦不同生产区域选择样本县市进行实地调查。调查范围依据山东省小麦生态类型区的划分,选取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的文登市、胶州市、胶南市;鲁西、北平原冬性半冬性中晚熟类型区的陵县、阳信县;鲁西、南平原湖洼半冬性早熟类型区的滕州市、鄄城县;鲁中山、丘、川半冬性中早熟类型区的桓台县、肥城市、泰安岱岳区、蒙阴县、郯城县,共计12个样本县市。将调查项目分为小麦播种阶段作业成本统计,小麦冬前管理阶段作业成本统计,小麦春季管理阶段作业成本统计,小麦收割阶段作业成本统计。将小麦直接生产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确定为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水费、机械费、人工费六项。在此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理论和价...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山东小麦作业成本控制研究


山东省样本县市小麦生产成本项目构成比例Fig3.1TheProPortionofthewheatPorductionitemsofthesPleeouniiesdeitiesinShdoProvineein2003

平均生产成本,例示,山东,小麦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实地调查数据,从全省的角度来看,山东2003年平均每亩小麦合计为347.96元,其中种子费为26.07元约占k80,比往年有所料费136.31元约占40%,下降幅度较大。农药费n.75元约占年水平相当。水费29.45元约占y80r,机械费63.98元约占18%,化程度和排灌费用还有待于继续提高。人工费80.40元约占23%,续降低。调查数字表明山东小麦生产过程各项成本比例较往年虽善,但肥料费、水费、人工费成本仍然较高,比例不协调的现象突出。各地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找出体措施。3年山东小麦平均生产成本构成比例示意图如图3.2所示:

散点图,水费,肥料,亩产量


3.3.3.2利用Matlba对肥料费和水费之和与亩产量进行回归分析鉴于根据图3.3得到的结论缺乏理论依据,于是利用Matalb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绘出拟合散点图见图3.4。在小麦生产的各项成本投入中,农药费用的大小主要自然条件决定,属于不可控因素,且所占比例较小,人工费和机械费用主要由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决定,种子的最佳效益播种期和播种量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因而,利用Matlba主要探讨肥料费和水费的合理水平。用肥料费和水费两个数据之和与亩产量做拟合,得出亩产量与肥料费和水费投入之间的关系表达式:y=722.72+o.95o29x一o.oo13919x’,为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令方程导数y’=0得:驻点=x341.36元,极大值点y二442.46公斤。即肥料费和水费投入达到341.36元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 韩沚河,王洪谟.  中国农业会计. 2005(02)
[2]整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和价值链分析[J]. 乐艳芬.  四川会计. 2003(11)
[3]企业的价值链与成本优势探讨[J]. 夏虹.  企业经济. 2003(09)
[4]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研究[J]. 刘志娟.  财会研究. 2003(07)
[5]战略成本下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J]. 张鸣,王明虎.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3(04)
[6]价值链分析法与企业成本管理[J]. 曾应.  商业时代. 2003(15)
[7]内含收益率在成本效益分析中的缺陷与弥补[J]. 杨爱元.  经济师. 2003(06)
[8]山西省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比较分析[J]. 段治平.  山西统计. 2003(05)
[9]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成本差异与结构调整[J]. 封超年,王少锋,郭文善,彭永欣.  农业技术经济. 2003(03)
[10]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J]. 谢家平,孔令丞,陈荣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052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3052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