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12 05:36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框架 抗震设计 底层加强层 加强措施


【摘要】:加强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是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特性及震害分析,认为框架结构的薄弱层在底层,建议框架底层设计为加强层,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框架底层柱既是结构抗倒塌的关键构件,也是薄弱构件,加大其截面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仅提高了柱本身的抗震承载能力,还可以减少整体结构的侧移变形。框架最薄弱的部位在底层柱的上下端,在其部位增加抗剪斜筋,可以防止柱端过早出现斜裂缝。在底层室内地面处双向设基础系梁,锁定框架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系梁顶,这样可以控制底层的层高,减小底层柱高,是加强框架薄弱层及薄弱构件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 抗震设计 底层加强层 加强措施
【分类号】:TU375.4;TU352.11
【正文快照】: 在地震伤亡人员中,大多数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防震减灾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房屋结构抗震设计应以“大震不倒”为主要目标。如果针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有效加强措施,使房屋结构遇到超过设防烈度两三度的大震而不倒,就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在各种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忠;董昆;彭勃;;从实际震害重新认识“强柱弱梁”[J];建筑结构;2010年07期

2 刘庆志;贺小岗;赵作周;钱稼茹;;无地下室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模型的讨论[J];建筑结构;2010年10期

3 林儆;贺德昭;杨军;;房屋抗震设计的反思[J];煤炭工程;2008年12期

4 林儆;崇燕;张伯林;;钢筋混凝土框架—斜撑结构体系抗震分析[J];建筑科学;2013年05期

5 吴汉福;戴国莹;袁文章;;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处理[J];建筑结构;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树标;李斌;贾剑辉;;整体刚度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10期

2 程志辉;何啸;;基于柱铰模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概率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6期

3 范凯;;谈某坡地高层综合楼的结构概念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年05期

4 杨树标;郭恩平;贾剑辉;;设置少量剪力墙的多层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03期

5 黄海;杨丽娜;;浅谈水泥厂输送廊道抗震减震的方法[J];江苏建材;2012年02期

6 陆新征;叶列平;潘鹏;赵作周;纪晓东;钱稼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倒塌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竞赛Ⅰ:框架试验[J];建筑结构;2012年11期

7 王应麟;景红香;凡秀荣;;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年10期

8 杨卫东;;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理解和运用[J];山西建筑;2013年35期

9 郭恩平;陈稚文;;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17期

10 张翔;吴志刚;;基础拉梁的设计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金胜;王社良;;楼板面外刚度对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程其芬;周乔恒;程海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娜;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2 陈青松;考虑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Pushover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盼;异形柱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内力调整系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郭磊;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斌;基于破坏机制的框架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6 徐长东;现浇楼板配筋对框架梁端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影响的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7 王金亮;RC框架结构中楼板对框架梁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杜硕;考虑现浇混凝土板配筋影响框架抗倒塌机制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勇;王言诃;;汶川大地震建筑震害启示[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2 徐有邻;;由地震引发对预制预应力圆孔板的思考[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3 冯远;肖克艰;刘宜丰;;汶川地震灾害引发建筑结构设计者的思考[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4 娄宇;叶正强;胡孔国;吴耀辉;谭壮;汪训流;;四川汶川5.12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对策建议[J];建筑结构;2008年08期

5 叶列平;曲哲;马千里;林旭川;陆新征;潘鹏;;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J];建筑结构;2008年11期

6 叶列平;李易;潘鹏;;漩口中学建筑震害调查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1期

7 田志鹏;张新培;赵统;;汶川地震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1期

8 王亚勇;张海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一)[J];建筑结构;2010年12期

9 钱稼茹;柯长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四)[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10 杨溥,李东,李英民,赖明;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研究进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英民;刘立平;韩军;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代勋;田启祥;;5.12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与启示[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2 李文峰;苗启松;刘岸雄;李兴旺;;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调查及修复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3 钱稼茹;赵作周;;砖填充墙刚度和楼板配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影响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t,吴开成,庄一舟,朱晗迓;某展厅框架结构裂缝的有限元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5期

2 田洁,王克成;框架结构和半无限地基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胡建眭;;浅谈框架结构局部多层整体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6期

4 俞盛锷;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J];化工设计;2000年04期

5 姬慧;框架结构基于材料延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1年01期

6 夏长青,毛益松,吴克刚;框架结构楼房连续折叠单向倒塌爆破[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S1期

7 孙晔青,黄玲;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侯克鹏,雷劲松,姚激;框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加固减振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1年03期

9 黄庆丰;框架结构二阶位移效应数值解[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李玉洁;;浅议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陈虬;万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王群;袁平;吴知丰;;框架结构弯剪模型的参数识别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4 朱志广;;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崔玉红;聂永安;严宗达;吴国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安东亚;施卫星;田炜;;某框架结构改造前后动力测试对比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谭宽仁;;框架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玉明;边广生;孟少平;;平面形状为圆环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倪长辉;阎军;程耿东;郭旭;;精确频率约束下框架结构的尺寸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毛呈龙;叶献国;魏常军;;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创平办;搭好创平框架促进工作开展[N];韶关日报;2013年

2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记者 李雪竹;四川 督查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4 安国强邋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梦觉;用DreamWeaver快速搭建框架页面[N];电脑报;2001年

6 天津大学 于庆荣;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优势[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玉 陈莹;“海螺”,嘹亮,“门式框架”矗立[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吴朝红;如何保证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施工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9 蔡军 林国赞 特约记者 张军;轻型木框架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邵源;独立阐释学习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景;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仿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黄思凝;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8 何庆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石宏彬;框架结构填充墙影响及强梁弱柱成因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10 白雪霜;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平;随机地震激励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宁超列;基于纤维铰模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春良;桁架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建波;回字形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杨仁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林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抗震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孙鹏;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变复合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爱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数值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姚婉春;基于住宅产业化的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吴晟;设置分灾框架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6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16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