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浸泡作用下砂岩断裂力学特性及劣化机理

发布时间:2017-10-12 10:23

  本文关键词:浸泡作用下砂岩断裂力学特性及劣化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长期浸泡 水-岩作用 三点弯曲 断裂韧度 工程地质.


【摘要】:岩石的断裂韧度对于定量评价工程的安全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岩石的破坏常常有水参与,在库水长期浸泡作用下,岩石的断裂力学特性将如何变化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以库岸边坡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长期浸泡试验,并基于断裂韧度、变形破坏特征和微观结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浸泡作用下,砂岩的断裂韧度具有明显的劣化趋势,而且劣化幅度有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浸泡5~6月后,劣化趋势逐渐减缓;(2)砂岩三点弯曲试验的P-CMOD关系曲线可以比较明显地分成3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裂纹开展及破坏阶段,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弹性阶段逐渐变短,屈服阶段逐渐变长,裂纹开展阶段曲线下降趋势逐渐变缓,而且达到开裂峰值荷载对应的切口张开位移逐渐增大,砂岩有逐渐"变软"趋势,脆性逐渐减弱,塑性逐渐增强;(3)浸泡作用导致的润滑、软化和砂岩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微观裂纹、裂隙的发展是导致砂岩断裂韧度及其他力学参数劣化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对于把握库水长期浸泡作用下砂岩断裂力学特性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长期浸泡 水-岩作用 三点弯曲 断裂韧度 工程地质.
【基金】:“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No.2012CB426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30914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2FFB03805)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No.PY201314)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岩石的破坏和断裂是密切相关的,在岩土工程中,无论是普通的岩石边坡开挖、隧洞爆破掘进,还是水压致裂等,都与岩石的断裂韧度密切相关,岩石的断裂韧度对于定量评价工程的安全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左建平等,2010).较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一方面对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贤;周翠英;;软岩遇水软化的耗散结构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沈照理;王焰新;郭华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左建平;谢和平;刘瑜杰;胡本;卢菁芳;;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砂岩三点弯曲的断裂特性[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高远;宫能平;罗裕繁;;岩石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实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汪亦显;曹平;黄永恒;文有道;万琳辉;李江腾;;水作用下软岩软化与损伤断裂效应的时间相依性[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汶国,张晓鹏,钟玉梅;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7 汤连生,张鹏程,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8 徐则民,黄润秋,杨立中;斜坡水-岩化学作用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9 朱合华;闫治国;邓涛;姚坚;曾令军;强健;;3种岩石高温后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10 刘新荣;傅晏;王永新;黄林伟;秦晓英;;(库)水-岩作用下砂岩抗剪强度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勇;施养杭;;混凝土断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2 唐正光;徐则民;杨春振;赵惠敏;;某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加固对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储国正;;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矿床形成机理探讨[J];安徽地质;2011年02期

4 梁慧锋;;泡菜中亚硝酸根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熊严军;;水和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6 侯继人;燃烧碘量法测定硫滴定终点判断新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张晓娟;黎永秀;王胜碧;;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建林;陈兴周;;岩体破坏准则及其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0 邓华锋;李建林;王孔伟;王乐华;朱敏;;“饱水-风干”循环作用下砂岩损伤劣化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山;陈厚群;李德玉;马怀发;;混凝土动力塑性损伤分析中的单元尺寸效应探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刘金兴;邓守春;张晶;梁乃刚;;基于格构模型的混凝土动静态拉伸破坏试验数值模拟[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3 刘立龙;刘斌;文鸿雁;;移动基准站GPS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的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肖云;夏哲仁;王兴涛;孙中苗;;一种改进的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基线法[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吴晓燕;车登科;戴芳;;影像与矢量结合的道路自动提取及变化检测[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永书;张黎;夏定辉;;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的网络建设[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7 万奇灵;;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设计[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8 胡明;;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秦昆;孔令桥;许凯;;智能空间信息处理课程体系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程凤侠;王亚平;方应森;马建标;应超燕;;毛皮铬复鞣液循环使用过程中铬配合物组成的变化[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程军娜;基于形态学多尺度图像分析的海藻细胞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姜登钊;中药百部归经的研究及其在海洋中药研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邢坤;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龙冲;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繁殖特征和种子萌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胡平平;多屏同步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邓睿;多源遥感数据和GIS支持下的台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天斌;油浸式变压器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媛媛;基于本体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白喜朋;基于作业的钢铁企业成本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泉;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分布模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常志达;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丹;提升机动载荷作用下井塔振动分析与寿命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彬;砂性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柳;GEP评估及个体多样性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仵彦卿;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彭满华,刘东燕,汪东云;受污染土体滑坡破坏的微观机理初探[J];地下空间;2000年04期

3 В.И.Кузъкин;赵惠珍;;负载状态下溶解作用对不同成因岩石强度的影响[J];地质科学译丛;1997年02期

4 颜峰;姜福兴;;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实验[J];爆炸与冲击;2009年03期

5 陈剑平;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费美高,许模,刘小燕,白永辉,许国琳,张品萃;成都粘土中特征污染因子的迁移规律和铅、铬的污染预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7 马水山,雷俊荣,张保军,王志旺;滑坡体水岩作用机制与变形机理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5期

8 刁承泰,黄京鸿;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9 赵明阶,徐蓉;岩石声学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一)[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海平;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徐小丽;温度载荷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质演化及其微观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雪莲;朱锡芬;刘秀铭;毛学刚;吕斌;陈家胜;陈渠;;民勤盆地地下水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2 朱义年,刘辉利,Ingrid Stober,Kurt Bucher;室温下水-花岗岩作用时液相组分的演化[J];广西科学;2003年03期

3 王广才,陶澍,沈照理,钟佐q

本文编号:1018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18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