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23:13

  本文关键词: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 秸秆纤维 预处理 结构保温材料 性能


【摘要】: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山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建材为主,不仅能耗高,而且保温隔热效果也不好。利用天然秸秆资源制备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的建筑能耗,同时也解决了秸秆焚烧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利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同秸秆纤维进行复合,制备出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大量试验研究,寻找到一个最优配合比:秸秆纤维预先用浓度为4%的碱液浸渍12h,再用浓度为1%的改性液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秸灰比为0.15,水灰比为0.60,促凝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0%。在此配合比下制备的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比较优异,复合材料试件的表观密度为1.172g/cm3,吸水率为9.82%,28d抗压强度为6.47MPa,导热系数为0.203W/m·k,防火等级优于B1级。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适宜,导热系数小,耐火阻燃等优点,同时便于就地取材,生产成本较低,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泥基复合材料 秸秆纤维 预处理 结构保温材料 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水泥基秸植物维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2
  • 1.4 主要研究内容12-14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14-20
  • 2.1 试验材料14-15
  • 2.1.1 水泥14
  • 2.1.2 秸秆纤维14-15
  • 2.1.3 助剂15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15
  • 2.3 试验方案15-16
  • 2.4 试验方法16-17
  • 2.5 技术路线17-20
  • 第3章 秸秆纤维的预处理20-26
  • 3.1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秸秆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20-23
  • 3.1.1 常温冷水浸泡和热水蒸煮对秸秆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20-21
  • 3.1.2 不同浓度的碱浸渍液对秸秆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21-22
  • 3.1.3 不同浓度的盐浸渍液对秸秆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22-23
  • 3.2 预处理时间对秸秆纤维质量损失的影响23-24
  • 3.3 小结24-26
  • 第4章 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26-60
  • 4.1 碱浸渍处理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6-28
  • 4.2 秸秆纤维形态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8-33
  • 4.2.1 纤维形态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干表观密度的影响29-30
  • 4.2.2 纤维形态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0-32
  • 4.2.3 纤维形态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32-33
  • 4.3 水灰比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3-35
  • 4.4 秸秆纤维掺量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5-40
  • 4.4.1 秸秆纤维掺量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干表观密度的影响36
  • 4.4.2 秸秆纤维掺量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6-38
  • 4.4.3 秸秆纤维掺量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38-39
  • 4.4.4 秸秆纤维掺量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软化系数的影响39-40
  • 4.5 促凝剂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0-45
  • 4.5.1 促凝剂掺量的确定40-42
  • 4.5.2 促凝剂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42-44
  • 4.5.3 促凝剂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44-45
  • 4.6 表面改性处理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45-50
  • 4.6.1 改性剂浓度的确定45-46
  • 4.6.2 表面改性处理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干表观密度的影响46-48
  • 4.6.3 表面改性处理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48-50
  • 4.6.4 表面改性处理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50
  • 4.7 对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各项处理方式的综合评价50-53
  • 4.8 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热工性能研究53-57
  • 4.8.1 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导热性能54-56
  • 4.8.2 水泥基秸秆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能56-57
  • 4.9 小结57-60
  • 第5章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金生;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玻璃纤维;2000年04期

2 史建平,林吉忠;反复低速冲击下短纤维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2期

3 张武;林伟;罗建;;纤维复合材料在偏光场中的行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4 孙大森;;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业中的经济技术潜力[J];汽车工艺;1990年01期

5 国庆文,刘丽萍,孙成训;短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报[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年01期

6 张巨香,杜忠华,赵国志;考虑损伤的纤维复合材料抗弹性研究[J];弹道学报;2002年02期

7 ;纤维复合材料 材料市场中的新型材料[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1期

8 李莹;刘魁;;国产无机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年05期

9 张双寅;;纤维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的分析与表征方法[J];宇航材料工艺;1981年01期

10 王绍锦;纤维复合材料的最佳试验方法[J];宇航材料工艺;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韩辉;李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程伟;赵寿根;孙博华;;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均匀场理论修正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浩;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吕燕伟;谭大维;;对纤维复合材料补强中抗翦承载力计算理论的评估(英文)[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荣光;孙宇新;王金相;;纤维复合材料弹道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闽飞;;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菲;罗海力;张伟东;吕城龙;周晓燕;;棉秆作为无胶纤维复合材料原料的特性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胡超;房学谦;;纤维复合材料热波散射与非稳态有效导热系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祝林;吴妙生;易洪雷;吴伯明;;纤维复合材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评论[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梁军;杜善义;陈晓峰;;含微裂纹夹杂多向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及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薇;汉高纤维复合材料减轻飞机材料重量[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木言;木质纤维复合材料走俏国际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佳媛;轻与强的完美结合[N];中国纺织报;2014年

4 ;纤维复合材料[N];中国包装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胡琴;木纤复合材:让中国轿车“香”起来[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薛忠民;继往开来 创新创业 开创特种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新局面[N];中国建材报;2014年

7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张福祥 刘丽;我国纤维复合材料未来发展方向探讨[N];中国建材报;2013年

8 刘黄林 编译;758亿美元市场就在眼前[N];中国纺织报;2014年

9 叶鼎铨;玻纤防弹材料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10 苏宗;江苏复合材料产业大摸排[N];中国建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梅;热处理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任凤梅;二氧化钛基异质结/导电含氟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姝君;阻燃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与性能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余养伦;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张庐陵;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组织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何铁石;半导体—氟碳聚合物电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伏;淀粉/玉米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仿生层构板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相尧;基于过氧化氢氧化聚苯胺/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胡玉安;染色重组竹制备工艺研究与性能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王庭辉;陶瓷和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性能及防护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博荣;三维纳米结构石墨烯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付晓雷;可生物降解PBS/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孙俊梅;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壳聚糖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张金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超低温铣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郝燕飞;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汉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温凯;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王硕;加热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圆板的横向自由振动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8 刘彩霞;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王晨;金属有机骨架/纸浆纤维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及抑菌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鲁凡;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0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90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