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和拟绝热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特性
本文关键词:恒温和拟绝热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 拟绝热条件 水灰比 自收缩 温度变形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恒温和拟绝热养护条件下,3种不同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和抗压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自收缩应变值、发展速率随着水灰比的下降而增大;水灰比相同时,拟绝热养护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值远大于恒温养护的情况,且随着水灰比的提高,该效应越明显;在拟绝热养护条件下产生的过大的温度应变值对自收缩应变造成显著的影响。拟绝热养护条件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拟绝热条件 水灰比 自收缩 温度变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9098) 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Y201330182)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自收缩远小于其因水分逸散而引起的干燥收缩,自收缩通常被视为干燥收缩的一部分而不被重视和单独研究[1]。而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比重与干燥收缩基本相同,甚至超过干燥收缩[2]。在各类工程结构中,由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建忠;孙伟;缪昌文;刘加平;;矿物掺合料对低水胶比混凝土干缩和自收缩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巴恒静,高小建,杨英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测试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3年08期
3 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与超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开发应用[J];混凝土;1998年02期
4 王冲;王勇威;蒲心诚;叶建雄;白光;;超低水胶比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缩特性及其机理[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勇;江晨晖;胡勇虎;杨杨;;一种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体积变化的新方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2期
6 安明哲,覃维祖,朱金铨;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试验研究[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聪;杨林德;张杰;;地铁结构的耐久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2 李悦;郭毅霖;霍达;;基于AHP-Fuzzy方法的混凝土自收缩评价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3 马保国;温小栋;鄢佳佳;王明远;潘伟;;激光-电涡流式水泥基材料体积变形智能测试仪的研发[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3期
4 邱富荣,杜洪彦,林昌健;21世纪钢筋混凝土及其表面保护展望[J];材料保护;2000年01期
5 钱晓倩,詹树林,方明晖,孟涛,钱匡亮;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负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6 阎培渝;郑峰;;水泥水化反应与混凝土自收缩的动力学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吕丽华;汪翔;杨宏生;柳俊哲;;引气剂对混凝土干缩趋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8 张建纲;高南箫;冉千平;刘加平;缪昌文;;减缩剂对水泥浆体结构演变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9 赵联桢;陆采荣;梅国兴;刘伟宝;王珩;钱耀丽;;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早期力学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3期
10 祝瑜;邓宏卫;曾京生;郑俊;;混凝土自收缩测量方法的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小建;巴恒静;马保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强度与水泥水化率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2 袁瑛;何琳;;加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收缩特性[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燕;马丽媛;王玲;高春勇;;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影响因素的研究[A];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论文集[C];2004年
4 高小建;巴恒静;祁景玉;;混凝土水灰比与其早期收缩特性关系的研究[A];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论文集[C];2004年
5 钱晓倩;孟涛;詹树林;方明晖;钱匡亮;;减缩剂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英力;周士琼;;UFA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早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的相互关系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晓华;丁一宁;;不同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自由收缩和非自由收缩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喻乐华;欧辉;陈梦成;;混凝土早期阻裂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陶文娟;马玉柱;;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勇威;千米承压材料的制取与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崇智;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云峰;混凝土结构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及相关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高英力;超细粉煤灰高性能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及抗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严捍东;废渣特性及其多元复合对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贡献与机理[D];东南大学;2001年
10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燕;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阮士业;内养护混凝土强度与体积稳定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额吉乐;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开裂抑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明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石欠欠;邯郸市区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张善德;锂渣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预测及圆环法早期抗裂性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国强;锂渣高性能混凝土收缩与抗裂性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8 勾成福;水泥—石灰粉—矿粉复合胶凝体系收缩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黄健;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吴炎平;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冲;蒲心诚;陈科;刘芳;吴建华;彭小芹;;超低水胶比水泥浆体材料的水化进程测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陈波;张亚梅;郭丽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巴恒静,高小建,张武满;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的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03年05期
4 刘加平;田倩;孙伟;缪昌文;;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变形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7期
5 祝昌暾,陈敏,杨杨,欧新新,陈飞云;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和早期徐变特性[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2期
6 李悦,吴科如,王胜先,张雄;掺加混合材的水泥石自收缩特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7 张雄,韩继红,李悦;掺复合矿物外加剂混凝土的收缩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8 龙广成,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谢友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自干燥效应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9 安明哲,覃维祖,朱金铨;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试验研究[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10 蒲心诚,王勇威,蒲怀京,王冲;千米承压材料与制取途径[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真剑;高强混凝土体积变化的统一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与发展[J];吉林建材;2000年01期
2 ;高性能混凝土[J];技术与市场;2000年09期
3 孙伟,罗欣;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0年01期
4 喻萍,袁苏跃;浅谈高性能混凝土[J];云南建材;2000年01期
5 谢振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应用[J];上海建材;2000年05期
6 徐元锡;高性能混凝土在北欧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1期
7 许杰,何向玲,李瑞景;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煤矿设计;2001年02期
8 刘志英,黎国清;高性能混凝土[J];中国铁路;2001年01期
9 韩海峰,吕伟民,尚建丽;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10 李德建;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霞;王小刚;尼书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 阎培渝;;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松伟;张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黄兆龙;刘俊杰;朱惕之;周文宗;;含飞灰及强塑剂高性能混凝土之流变特性[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林树根;颜,
本文编号:1108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