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及破坏模式

发布时间:2017-12-13 07:01

  本文关键词: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及破坏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节理岩体 交叉裂隙 锚固效应 破坏模式


【摘要】:用相似材料制作含交叉裂隙岩体无锚及加锚试件,以主次裂隙之间角度、锚固位置及锚杆与加载方向之间角度为变化参数制作32组试件,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的锚固效应及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主、次裂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锚固位置在裂隙交叉点上方或下方时能得到锚固强度最大值,当锚固位置通过裂隙交叉点时,锚固强度不是最大值,但此时锚后试件峰值强度最稳定;大部分含交叉裂隙加锚岩体强度高于含单一裂隙加锚岩体;主、次裂隙夹角影响节理岩体加锚后力学性能,主、次裂隙夹角为30°左右时节理岩体锚固效果最好;锚杆增强了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抵抗裂隙扩展的能力,降低了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劈裂破坏出现的突然性。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9114,51279095)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MDPC2012KF04)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锚杆及锚索在节理岩体加固工程中应用较广,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其锚固效应进行了研究。G.S.Littlejohn和D.A.Bruce[1]确定了锚固系统的3种典型破坏类型;A.Kilic等[2]研究了锚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G.Grasselli[3]对含2条预置平行节理的类岩石材料试件开展了直剪试验,试验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燕;朱可善;范景伟;;双向应力作用下X型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郭映龙,叶金汉;节理岩体锚固效应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1992年07期

3 夏元友;陈泽松;顾金才;张亮亮;郑筱彦;;压力分散型锚索受力特点的室内足尺模型试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温进涛,朱维申,李术才;锚索对结构面的锚固抗剪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5 杨松林,徐卫亚,黄启平;节理剪切过程中锚杆的变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6 熊文林,何则干,陈胜宏;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方向角的优化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3期

7 康红普;王金华;林健;;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实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葛修润,刘建武;加锚节理面抗剪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8年01期

9 邹志晖,汪志林;锚杆在不同岩体中的工作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6期

10 杨自友;顾金才;杨本水;陈安敏;徐景茂;;锚杆对围岩的加固效果和动载响应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金,姜弘道,张建斌;锚固技术的支护机理和试验分析研究动态[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2 成永刚;;坡体锚固工程控制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军;许明;张永兴;唐树名;;预应力锚索对边坡加固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4 黄玉锋;舒大强;陈维炎;;爆破震动作用下地下洞室支护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J];爆破;2006年01期

5 徐青;徐寅;陈胜宏;邬爱清;;复杂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优化设计[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2期

6 冯文娟;琚晓冬;李建林;王兴霞;王瑞红;段金林;;预应力锚索在卸荷岩体中的作用机理[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7 成永刚;王焕霞;吴少汉;;岩土锚固工程设计施工问题[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8 勾攀峰,侯朝炯;锚固岩体强度强化的实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谭云亮,姜福兴,范炜林,徐恩虎,刘传孝;锚杆对节理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离散元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10 杨正民;;喷锚挂网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文;汪稔;;岩土锚固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段靓靓;方理刚;;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verse isotropy rock slope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A];Proceedings of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heology[C];2008年

3 李国平;郑武;周贤;;高预应力支护技术在泾河下特厚煤层动压巷道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4 黄炜伟;;强烈动压影响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5 叶金汉;;裂隙岩体锚固特性研究[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6 朱维申;李术才;张玉军;;岩体断裂损伤模型在地下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中的应用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7 周德培;常春;;软岩高边坡开挖过程中锚杆轴力分析[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术才;朱维申;邱祥波;;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朱焕春;肖明;李浩;;锚杆抗剪性能现场试验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10 陈英放;;大冶铁矿A区边坡加固和综合治理措施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赵国栋;巨厚复合顶煤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炯;唐口煤矿深部岩巷恒阻大变形支护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周纪军;爆炸动载对近区锚杆支护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春华;石门揭突出煤层围岩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同强;深部构造应力作用下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刘倡清;综放变宽度煤柱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麟;临近断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左贵强;沿空动压巷道平衡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高永;砂浆粘结GFRP土钉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怀玉;锚固岩土边坡支护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滢涛;金属锚杆端锚状态下的动测度量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宇佳;端部扩大型锚杆受力机理的现场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柱;集安至丹东公路块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机制与锚固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洪彩;张村矿大断面机头硐室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文志武;围岩锚固机理及锚固参数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陈伟;多层重复扰动开挖地表沉降预测与控制技术[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耀;许锡宾;赵明阶;黄红元;;锚杆对应力波传播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树仁,何满潮,金永军;拉力集中型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刘慧;近距侧爆情况下马蹄形隧道动态响应特点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年02期

4 冯志强;康红普;;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堵水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7期

5 唐辉明;雁行式断裂构造的形成及其断裂力学意义[J];地球科学;1992年01期

6 陈剑杰,孙钧,林俊德;深埋岩石洞室受爆炸应力波作用的破坏效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刘东燕;朱可善;范景伟;;双向应力作用下X型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肖勤学;模型材料锚喷加固实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康红普;煤巷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法及其应用[J];煤矿开采;2002年01期

10 陈尚本,孙庆国,张修峰;锚索支护在深井条件下的应用实践[J];煤矿开采;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红普;林健;吴拥政;;高应力巷道强力锚杆支护技术及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强度参数经验确定方法及工程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小飞;;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强度预测[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3 孙统立;方孝伍;张庆贺;;多层结构模型在节理岩体力学分析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4 李晓云;吴顺川;;Hoek-Brown屈服准则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5 高俊丽;;饱水节理岩体蠕变特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0期

6 韩现民;李晓;王红霞;;基于GSI的节理岩体力学参数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7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8 李树荣;高峰;廖孟柯;梁忠雨;;岩石粗糙节理剪切强度的分形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9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单向粘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叶海旺;王进;;节理岩体爆破数值模拟[J];爆破;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圣杰;徐卫亚;王伟;吴关叶;郑文棠;;柱状节理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力学浅析与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左三胜;聂德新;;蒙特卡罗模拟在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李攀峰;杨建宏;聂德新;;贯通性节理岩体的Jv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阴可;张永兴;;拉剪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应力和变形[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术才;朱维申;李树忱;王书法;邱祥波;;三维断裂损伤模型在某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双向黏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程东幸;潘炜;刘大安;冯树荣;郭华锋;丁恩保;;锚固节理岩体等效力学参数三维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石崇;毕卫国;王秀菊;;正交各向异性动力变形参数的静力等效计算[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焦玉勇;刘泉声;郭启军;许锡昌;;3D DEM在节理岩体研究中的应用初探[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10 陈卫忠;朱维申;;节理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断裂损伤耦合效应的流变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复杂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尺寸效应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旭曙;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4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焦健;节理岩体稳定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秦楠;喷锚支护节理岩体的复合单元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谢冰;岩体动态损伤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础爆破安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许年春;岩体节理多参数反演的反射波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幸;基于能量原理的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鑫;节理岩体变形参数尺寸效应及REV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张凯;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董洪昌;节理岩体的爆破颗粒流离散元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尚俊龙;节理岩体采动损伤演化及破坏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余大军;节理岩体特性的模型试验和特征单元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卢轶然;柱状节理玄武岩变形各向异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284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84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