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平原水乡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与格局优化——以湖北公安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29 10:09

  本文关键词:平原水乡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与格局优化——以湖北公安县为例 出处:《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聚落 平原水乡 空间分布 格局优化 公安县


【摘要】:以湖北公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计量方法,借助Arc GIS10.0和Geoda095i的空间分析功能,重点分析了公安县平原水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与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公安县用地规模较小的聚落分布密度高,用地规模较大的聚落分布密度低,全局与局部Moran指数分析进一步发现了小规模聚落局部集聚明显,大规模聚落集聚不明显。水文、地形、交通等基础地理要素仍是影响平原水乡乡村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口迁徙、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管理政策等影响因素正深刻冲击聚落格局。研究认为新时期聚落格局的优化需要解决聚落体系结构与布局不适应发展要求以及中心聚落、散居聚落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并基于集聚人口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视角提出了集镇社区、中心村和散居村庄的科学布局策略。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001100)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的乡村聚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根植于小农生产基础及其环境条件下的聚落格局仍然主导着聚落分布,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强烈冲击着传统聚落,在乡村家庭住房周期性改善的同时,空心村、留守儿童与老人、城乡“两栖”占地、乡村社区萧条等现象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邢谷锐;徐逸伦;;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3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4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5 刘浩;马才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村区位选择实证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6期

6 冯文勇;郑庆荣;李秀英;刘丽芳;;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7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郭仕利;刘运伟;;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8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1期

9 张艳粉;刘科问;陈伟强;;基于AHP和GIS的中心村建设选址研究——以巩义市西村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谷锐;徐逸伦;;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夏健;王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农村聚落形态演化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3 李俊民;倪红雨;;“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毕舒童;李兴佐;赵海勇;李坤;邵蕾;;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5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6 张玉梅;王勇;;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车亮亮;韩雪;;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8 黄建;;“大村制”改革的背景、争议与逻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10 乔家君;;人文地理学的微观视角方法——以乡村地理学微观空间为例[J];创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秀智;丁锐;;大都市周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合理利用研究[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龙花楼;邹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性时空格局演变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李雅妮;;古村落形态演变对传统居住生态的影响初探——以下苇甸村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6 李得发;李巍;石培基;;分类指导与分区整治:试论新时期的村庄布局规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7 张振龙;黄勇文;;城乡统筹背景下宜居村庄的特色塑造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陈世栋;邱加盛;袁奇峰;;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段德罡;黄梅;;纳西族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进展及建议[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寇建帮;;美好乡村拒绝“被空心化”的新策略探索——以四川省西充县新农村综合体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乾;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贤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3 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4 杨载田,刘沛林;南岭山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5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6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7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8 霍耀中;刘沛林;;流失中的黄土高原村镇形态[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9 胡兆量;迎接城市化高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10 宋小冬;吕迪;;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茂英;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5年

2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琼;乔征;王葆华;;关中平原乡村聚落景观变迁典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3 王广超;李全林;王亚平;开黎黎;徐瑶瑶;奚秋燕;史华莹;吴敏;;苏州与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比较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永伟;张阳生;李奕;;近10年来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浦欣成;王竹;黄倩;;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3年08期

7 谢显奇;甘淑;余莉;任鹏飞;陈应跃;;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广南县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S1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9 廖燕青;;探讨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以云头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3期

10 文运;赵书彬;张娟;;乡村旅游发展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以美社村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力;;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宋若蔚;;延续川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都江堰某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刘安生;陈伟前;胡金燕;;常州市特色村庄规划引导浅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李扬;范霄鹏;;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新乡村聚落研究——旅游产业视野下的京郊新农村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复多;;乡村聚落的生态文化基础——文化名村规划布局的启示[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珍;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周亮亮;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祥熙;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发展度及其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范宁;苏南新农村乡村聚落绿化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韩思;易县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海峰;512地震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林丽艳;青海古代乡村聚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苏小莲;当代移民背景下的乡村聚落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冀亚哲;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市域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4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