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玻璃砂透明土与标准砂土强度特性对比三轴试验

发布时间:2017-12-29 10:08

  本文关键词:玻璃砂透明土与标准砂土强度特性对比三轴试验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玻璃砂透明土 标准砂土 强度特性 应力路径 三轴试验


【摘要】:制备了不同级配的玻璃砂透明土,对其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并与同等条件下的标准砂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砂透明土的抗剪强度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标准级配玻璃砂透明土的抗剪强度比0.5~1.0mm粒径玻璃砂透明土大;相同级配下,玻璃砂透明土与标准砂土的抗剪强度相近,可用玻璃砂透明土模拟天然砂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116,51278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134207)
【分类号】:TU441
【正文快照】: 基于透明土材料的可视化试验技术是在寻求实现土体内部变形、渗流等问题的可视化过程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及发展得益于现代光学观测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1].国外许多学者结合透明土的模型试验和基于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使非介入式土体连续变形测量成为可能,如Liu[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隋旺华;高岳;;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学报;2011年04期

2 陈亚东;宰金珉;佘跃心;戚科骏;;基于DIC技术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3 邵龙潭;孙益振;王助贫;刘永禄;;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土工三轴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1期

4 赵红华;葛玉宁;李鹏飞;;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龙潭;祝艳凤;郭晓霞;桑勇;刘潇;黄川;华承博;冯忠帅;;岩土力学和工程试验测试设备研发进展报告[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2 郑卫锋;邵龙潭;贾金青;;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基坑开挖卸荷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罗少锋;杨文星;;单桩与带承台单桩承载性能的对比试验[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陈亚东;王旭东;宰金珉;;基于图像分析的浅基础破坏机理可视化研究[J];建筑结构;2012年03期

5 李玲;涂熙;王磊;陈以一;;桁梁局部破断试验中动位移的数字图像测量[J];结构工程师;2010年01期

6 王军;白福忠;;数字图像的亚像素位移测量算法改进[J];煤矿机械;2011年10期

7 隋旺华;梁艳坤;张改玲;董青红;杨滨滨;;采掘中突水溃砂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11期

8 隋旺华;高岳;;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学报;2011年04期

9 欧建春;王恩元;马国强;王超;宋大钊;陈鹏;李楠;;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煤体破裂演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10 陈亚东;王旭东;佘跃心;;岩土模型试验中土体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薛雷;李维朝;孙强;王媛媛;冶小平;黄鑫;;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建立准三维FLAC~(3D)模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湛铠瑜;;注浆模型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彭锋;王旭东;张蕾;周兴业;;数字图像技术在沥青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学滨;应变软化材料变形、破坏、稳定性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2 唐洪祥;基于Cosserat连续体模型的应变局部化有限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董建军;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非饱和压实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永禄;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梁爱民;非饱和土壤渗透特性及饱和入渗机理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姚涛;基于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的黄土变形和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文辉;基于透明土的盾构隧道模型试验初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武强;公路路基填料长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周峰;异型深基坑动态内力与变形特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葛婷;几种数字图像滤波算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吴明喜;人工合成透明砂土及其三轴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静毅;正弦动态调幅调频水压力发生装置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戴晓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应变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尧;客运专线铁路基床填料动静三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范志强;砂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珍;成样方法对饱和中砂静力三轴试验结果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泰;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5期

2 王秀华;宰金珉;蒋刚;陈亚东;;用于透视土体内部变形的透明材料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3 王助贫,邵龙潭,刘永禄,韩国城;三轴试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误差和精度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王幼青,张克绪,朱腾明;桩-承台-地基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佘跃心,曹茂柏;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程序实现[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佘跃心;;成桩挤土效应实验验证[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佘跃心;;基于透明介质和颗粒图像技术的土体变形测量研究进展[J];勘察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8 王怀文,亢一澜,谢和平;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年02期

9 徐文杰;胡瑞林;王艳萍;;基于数字图像的非均质岩土材料细观结构PFC~(2D)模型[J];煤炭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亚东;宰金珉;佘跃心;戚科骏;;基于DIC技术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助贫;三轴试验土样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明喜;人工合成透明砂土及其三轴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军;王伟;何昌荣;王琛;唐辉;;等p应力路径下粉煤灰应力-应变关系的三轴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1期

2 金耀华;;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孔隙水压力性状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晓艳;陈峰;蔡永昌;;粉质黏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剪切变形特性研究[J];隧道建设;2011年S1期

4 杨光;张丙印;于玉贞;孙逊;;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的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0年03期

5 施建勇;赖勇;雷国辉;艾英钵;;标准砂小应变特性的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6 陈昌富;刘怀星;李亚平;;草根加筋土的室内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10期

7 陈存礼;郭娟;杨鹏;;应力路径对固结排水条件下饱和原状黄土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8年06期

8 童华炜;邓yN文;;考虑卸荷应力路径的基坑开挖土体变形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7期

9 孙歆硕;乔兰;;不同应力路径下地下隧道强度及开挖效应研究[J];金属矿山;2008年12期

10 涂国祥;黄润秋;邓辉;蔡国军;李沧海;李俊明;王昊宇;;某巨型冰水堆积体强度特性大型常规三轴试验[J];山地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辉;钱锋;缪林昌;;海相软土及水泥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张文慧;王保田;张福海;;应力路径和固结应力比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张孟喜;张石磊;;H-V加筋土的强度及承载力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邹宗兴;徐伟;倪卫达;雍睿;;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模型拟合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岳中文;杨仁树;孙中辉;窦波洋;杨立云;;伊犁一矿砾石土的三轴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小亮;谢婉丽;丁勇;;泾阳南塬黄土剪切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迎晓;朱向荣;金兴平;周春平;;杭州下沙粉土三轴试验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洪瑾;;橡皮膜顺变性对三轴试验中体变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10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甫;铝材应用将降低汽车油耗[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李闻芝;宝硕推广新型高抗冲派克管[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杨健;浮法玻璃生产线大型化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赵晏彪;全球最大商用飞机采用杜邦新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冀渝;不用增韧材料制取高韧性陶瓷获成功[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肖英龙 唐明珠;日本特殊钢企业研发环境友好钢材[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7 周忠华;稀土——精细陶瓷的理想改性材料[N];广东建设报;2005年

8 周忠华;低温烧结高强硬质瓷[N];广东建设报;2006年

9 肖英龙;热轧过程冶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冀渝;超轻质多孔陶瓷研发成功[N];广东建设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潇;三轴试验土样全表面变形测量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青春;温度、孔隙水和应力作用下砂岩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谷川;基于变围压应力路径的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建红;基于细观破损机理的胶结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刘熙媛;基坑开挖过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及土的微观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任青阳;膨胀土和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秦理曼;基于能量耗散的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程涛;粘土的数值建模与固结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应力路径对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何军芳;原状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珍;成样方法对饱和中砂静力三轴试验结果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琦;不同应力路径吹填软土结构性力学特性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年

5 常银生;粘性土应力路径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江美英;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孔压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丽娅;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刘升阳;筑坝煤矸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季亮亮;不同应力路径及颗粒级配下青岛海砂力学性质试验及PFC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10 傅艳华;基坑工程中土流变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9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49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