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
本文关键词:超滤膜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 出处:《净水技术》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试采用超滤膜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水,考察了超滤膜的除污性能和影响膜污染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超滤膜直接过滤的出水浊度恒低于0.1 NTU,对COD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和14%;处理水量越低,过滤周期越短,反洗强度越大,跨膜压差(TMP)增长越缓慢,越有助于缓解膜污染,使超滤膜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低温对膜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抚顺市热力公司;
【基金】: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及长效运行机制(2012ZX07505-002-002)
【分类号】:TU991.2
【正文快照】: 低温低浊水因其温度低(0~4℃)、浊度低、水的黏度大等特点成为水处理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冬季北方地区水厂通常采用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高分子助凝剂的方式来改善混凝效果,但处理效果并不明显。超滤膜几乎能将细菌、病毒、两虫及水生生物全部去除;处理系统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晓昌,王锦;混凝—超滤去除腐殖酸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3期
2 董秉直,陈艳,高乃云,邓慧萍,范瑾初;混凝对膜污染的防止作用[J];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3 张淑琴;;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年01期
4 蒋绍阶,刘宗源;UV_(254)作为水处理中有机物控制指标的意义[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圭白;杨艳玲;;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J];给水排水;2007年04期
6 田香荣;陈林;;2004年度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6期
7 孙丽华;李圭白;李星;夏圣骥;吕谋;;用混凝-超滤法处理低温低浊水[J];膜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8 贺斌;金永民;褚龙;;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评价[J];北方环境;2010年02期
9 梁鹏;倪中华;吴恬;姚吉伦;杜国莉;;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12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茂茂;;现代居住区水景治理方法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3 邬立伍;李学德;邹广迅;花日茂;唐俊;;稻瘟酰胺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4 李善奇,岳永德,花日茂,司友斌,汤锋;几种化肥对水溶液中甲草胺光解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5 张志杰;赖发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景观水处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6 董滨;段妮娜;何群彪;陈洪斌;;UV_(254)作为COD替代参数用于猪场污水的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李学德;花日茂;汤锋;唐俊;;几种化学物质对水中百菌清光解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8 王华;谭秋;吕锡武;杨开明;;空床停留时间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9 王有乐;祁晓霞;董芳;鹿玉琼;;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10 任春雷;范欣芳;;我国饮用水水质污染来源及处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磊;王旭东;刘莹;段文松;;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适用的膜法预处理技术[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晴;于水利;李冠洋;;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黎明;李华友;陈华友;金昌斌;孟广祯;;超滤膜处理黄河水工程实例[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志源;方建慧;沈霞;施利毅;;银/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结构-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5 倪福祥;程丽华;毕学军;刘可;;微絮凝-超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的试验研究[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朱端卫;周怀东;刘玲花;李文奇;向琳;;不同滤料在微污染水生物慢滤中的去污效果比较[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7 张巍;张睿;常启刚;应维琪;戴伟娣;蒋剑春;;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选型技术应用介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刘卫红;杨常亮;孙s钍,
本文编号:1352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5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