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中低压缩性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中低压缩性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低压缩性土 土工试验 土性指标 超固结特性 黏土结构性
【摘要】:选取宁安客运专线安庆试验工点典型中低压缩性土原状土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土工试验。对中低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土性分布模型。通过开展高压固结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三轴试验,研究了中低压缩性土的超固结特性和长期压缩特性,探讨了黏土结构性对中低压缩性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部分物理指标之间可建立较好的相关性;土性指标主要集中在分布区间的前半段;先期固结压力大,超固结特性显著,在小于先期固结压力的再加载压力作用下以弹性变形为主;长期压缩试验中主固结比例大,变形较快趋于稳定;原状土试样的饱和-固结过程可以显著降低结构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Abstract]:Select Ning Anqing passenger line test points, the typical low soil compressibility of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door soil test. A series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exes of low compressibility of soil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physical distribution model between the index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ressure consolidation test, long-term compression three test and triaxial test, studied the property of low overconsolidated soil compression and long-term compression properties,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clay struc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compressibility so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ome physical indicators can establish a good correlation; soil index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first half in advance; consolidation pressure, consolidation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mainly in less than the 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 and load pressure by elastic deformation; long-term primary consolidation test in a large proportion of variable The shape of the original soil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saturated consolidation process of the specimen of the original soi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strength of the soil.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16) 铁四院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0K29-1,2013K24-1)
【分类号】:TU41
【正文快照】: 3.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引言近年来,高速铁路网建设在我国大规模展开,路基工程作为高速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列车能否高速、安全和舒适运行的关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要求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龚晓南,熊传祥,项可祥,候永峰;粘土结构性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2000年10期
2 祝建农;郭也清;徐洪敏;郭建生;;平原河网化地区新建铁路建设方案及选线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3 孙红林;陈尚勇;;高速铁路中等压缩性黏土沉降分析方法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4 张崇磊;蒋关鲁;吴丽君;李安洪;;非饱和中等压缩性土地基沉降预测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6期
5 刘华;牛富俊;牛永红;林战举;鲁嘉濠;;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及防冻层设置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6 刘晓红;杨果林;方薇;;红黏土临界动应力与高铁无碴轨道路堑基床换填厚度[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陈晓平;曾玲玲;吕晶;钱鹤;邝立文;;结构性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8 武小鹏;熊治文;王小军;屈耀辉;;郑西高速铁路豫西段黄土现场浸水自重湿陷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陈辉;刘明振;宋战平;;重塑及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金旭;赵成刚;;非饱和原状土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房后国,肖树芳,汪士锋;天津地区海积软土结构强度及其对力学特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陈磊;;基坑支护上的水土压力共同作用问题及建议[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10期
6 王庶懋;陈恩得;;结构性对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J];电力勘测设计;2010年04期
7 丁建文;洪振舜;刘松玉;;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苗晋杰;陈刚;潘建永;马峰;;华北平原典型黏性土体固结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5期
9 陈国兴;刘雪珠;;循环荷载下南京片状细砂的动应力—应变关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茂;赵其华;;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婷婷;高彦斌;徐超;王江锋;郭永发;;结构性对上海软粘土的压缩特性影响[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郧;汪稔;吕海波;沈建华;;浅谈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区域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拓勇飞;孔令伟;郭爱国;谭罗荣;;湛江强结构性粘土的形成机理分析[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郦能惠;;岩土力学研究新进展[A];中国水利学会专业学术综述(第五集)[C];2004年
5 于崇;黄亮;刘功勋;;结构性的风积土本构模型参数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清;刘莹;;结构性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力学效应[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王祥;;中等压缩性土的变形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杨秀娟;贾永刚;;化学胶结对黄河入海泥沙结构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志良;王秀艳;孙琳;;胶粒含量对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壮飞;;寒区客运专线铁路路基防冻胀填料压实试验研究[A];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论文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王军;结构性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及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丁利;软土结构性与砂墙地基因结理论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超杰;结构性软土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房后国;深圳湾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机理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安;软粘土中桩土共同作用模型试验与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许国辉;波浪导致粉质土缓坡海底滑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考虑非连续性土体性状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曾铖;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其随固结变化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盛佳韧;上海黏土力学特性综合试验研究及本构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丁长生;天津临港工业区真空预压试验及塑料排水板保土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安然;成层结构性软土的一维固结计算理论与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6 占鑫杰;软黏土中碎石桩成桩过程模拟及成桩后固结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7 田堪良;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任何峰;软基堤坝原位监测及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9 宋志远;软粘土流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3年
10 王冠英;不同地区海积软土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邴文山;公路路面防冻层设计理论的探讨[J];冰川冻土;1984年03期
2 张喜发,辛德刚,张冬青,汪雪瑞;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土中的水分迁移变化[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3 何瑞霞;金会军;常晓丽;吕兰芝;于少鹏;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东北北部多年冻土的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4 雷华阳,肖树芳;天津海积软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J];地质与勘探;2002年06期
5 朱鸿鹄;陈晓平;张芳枝;黄丽娟;;南沙软土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5年01期
6 沈正;黄晓明;;固化粉煤灰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7 熊传祥,周建安,龚晓南,简文彬;软土结构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8 钱鸿缙,,涂光祉;关中地区黄土的湿陷变形[J];工业建筑;1996年07期
9 胡汉兵;胡胜刚;;公路建设不同阶段软土地基沉降比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10 何开胜,沈珠江;结构性土的微观变形和机理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爱君;铁路路基填料的冻胀性分类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华鹏;中低压缩性地基高铁路基沉降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卢良青;基于三轴试验的中低压缩性土变形时效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8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6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