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考虑地震随机特征的液化侧向变形超越概率

发布时间:2018-01-02 10:35

  本文关键词:考虑地震随机特征的液化侧向变形超越概率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液化 侧向变形 超越概率 不确定性 风险


【摘要】:基于液化侧向变形实用统计模型和地震概率模型,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震随机特征和土体性质不确定性的液化侧向变形超越概率模型框架,通过实际案例初步探讨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将超越概率模型与现有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若液化侧向变形的条件概率满足正态分布,标准差在5%到20%期望值范围内变化时,对位移超越概率影响不大;若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标准差对超越概率有一定影响。实用统计模型只能预测指定地震水平下的液化侧向变形值,而超越概率模型考虑了指定时间内所有可能地震的发生概率,可以同时预测变形值及发生概率,更加适合用于区域性的地震液化灾害评估。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al statistical model of liquefaction lateral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probabilistic model, a surpassing probability model of liquefaction later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random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and the uncertainty of soil properti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discussed through practical cases, an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model and existing statistical model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liquefaction lateral deformation satisfie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Whe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varies from 5% to 20%,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robability of displacement surpassing. If the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is satisfie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The practical statistical model can only predict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of liquefaction at the specified earthquake level. The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ll possible earthquakes in a given time and can simultaneously predict both the deformation value an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regional seismic liquefaction disaster assessmen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02173,No.41572267)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Foundation item: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s.41102173 and 41572267)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ing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1引言自1964年日本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John X.Zhao;Graeme H.McVerry;;Empirical models for predicting lateral spreading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egional seismicity[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2年01期

2 王刚;张建民;;地震液化问题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7年04期

3 高玉峰,刘汉龙,朱伟;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位移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4 高孟潭;卢寿德;;关于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J];震灾防御技术;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本刚;宋新初;杨晓平;韩竹军;杜龙;董绍鹏;;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J];地震地质;2008年01期

2 林建生;;对地震科技发展与创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4期

3 谢晓东;何必;;路基工程中的砂土液化判别与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4 张效亮;谢富仁;史保平;;利用GPS数据估算川滇南部地震(M_S≥6.5)平均复发间隔[J];地震学报;2010年01期

5 陈鲲;高孟潭;;地震动参数区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地震学报;2010年02期

6 雷建成;高孟潭;吴健;亢川川;;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地震学报;2010年03期

7 雷建成;高孟潭;吕红山;亢川川;陈鲲;;地震带划分方案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J];地震学报;2010年04期

8 雷建成;高孟潭;吕红山;亢川川;陈鲲;;四川及邻区不同风险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特征[J];地震学报;2010年05期

9 雷建成;高孟潭;吕红山;亢川川;陈鲲;;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J];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克海;李茜;韦韩;;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区划图与桥梁抗震设计的启示[J];工程力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王家鼎;谢婉丽;;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预测方法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王斌;杨军;童立元;;利用原位测试法预测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变形[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4 袁晓铭;蔡晓光;;人工岛地基液化侧移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汉龙;杨贵;;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贾婧;冯启民;王学刚;;基于空间数据的土地抗震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雷建成;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贾婧;土地利用综合防灾规划及其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黄思凝;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7 左琼;基于冗余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徐小敏;砂土液化及其判别的微观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陈鲲;针对大地震设防的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付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海清;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李刚;多层钢框架倒塌储备能力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钱琦;断层相互作用对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4 黄群贤;地震液化诱发地面大位移及其对桩基影响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5 王路军;长江中下游崩岸机理的大型室内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吴懿;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及其对地下管线影响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7 王斌;地震液化大变形预测及其对高速公路工程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郑新亮;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地震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李国娟;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水平增加钢管拱桁架地震极限承载力的技术经济指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陆迅;基于MAPGIS的岩土震害区划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英,周健;土坝地震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的三维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4期

2 陈文化,门福录,景立平,王德润;有建筑物存在的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振动台模拟实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3 鲍霭斌,李中锡,高小旺,周锡元;我国部分地区基本烈度的概率标定[J];地震学报;1985年01期

4 时振梁,鄢家全,高孟潭;地震区划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J];地震学报;1991年02期

5 高孟潭;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J];地震学报;2003年06期

6 石兆吉,顾宝和,张荣祥;地震液化判别与评价的专家系统[J];工程勘察;1997年05期

7 徐志英;沈珠江;;地震液化的有效应力二维动力分析方法[J];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8 洪登明,骆筱菊;用模糊数学判别地基土的液化[J];勘察科学技术;1994年03期

9 王刚,张建民;密度和压力对砂土变形特性影响的统一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10 罗刚,张建民;考虑物态变化的六参数砂土本构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宏彦;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王刚;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物理机制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梅;基于抗倒塌设防目标的设计地震动区划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锐;袁晓铭;陈红娟;;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超越概率计算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2010年03期

2 沈建文;刘峥;石树中;;我国现行规范谱的超越概率标准[J];中国地震;2007年03期

3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超越概率的不确定性、地震动衰减关系和设防标准的讨论[J];地震学报;1995年04期

4 陈鲲;高孟潭;;“抗大地震”与低超越概率水准地震动关系的讨论[J];震灾防御技术;2013年01期

5 潘华,赵凤新,高孟潭;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J];地震学报;2004年02期

6 彭美煊,范雪芳,彭浩,智晋;太原地区历史地震场地烈度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J];山西地震;1997年Z1期

7 陈勇;王旭;楼文娟;孙炳楠;;超越概率阈值风环境评价标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8 杜成龙;刘爱珍;张文生;;三水准超越概率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2期

9 吴健;;设定地震确定方法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02期

10 李金臣;潘华;吴健;鄢家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PGA关系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礼立;马玉宏;刘曾武;;考虑地震环境的不同重要性类别结构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沈建文;刘峥;;规范谱的超越概率标准[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杨秋珍;徐明;雷小途;;联合超越概率在TC巨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4 邓民宪;;仪征-南京输油管道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本文编号:1368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68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