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绿色屋顶普及对水量水质的影响
本文选题:绿色屋顶 + 水量水质 ; 参考:《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7期
【摘要】:绿色屋顶是城市降雨径流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解绿色屋顶普及对城市流域降雨径流量和径流水质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大学虎溪流域为研究载体,评估了绿色屋顶规模化应用与流域降雨产流和径流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流域进行屋面绿化有助于消减降雨径流以及产污负荷,且屋顶绿化规模和空间分布情景影响降雨径流水质.在屋顶占城市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为25%、降雨持续时间15 min、降雨强度14.8 mm·h-1的条件下,当区域内屋顶全部绿化时,峰值降雨径流降低5.3%,降雨径流总量降低31%;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的污染负荷分别降低40.0%、31.6%、29.8%,峰值浓度分别降低21.0%、16.0%、-12.2%,平均浓度分别降低13.1%、0.9%、-1.7%;随屋顶绿化率的增加,TSS、TP浓度消减率有所提高,而TN浓度消减率则呈降低趋势,靠近流域总出水口进行屋面绿化,更有利于径流水质的改善.
[Abstract]:Green roof is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for urban rainfall runoff manage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green roof popularization on rainfall runoff and runoff water quality of urban watershed, this paper takes the Huxi Basi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carrier. The response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green roof to rainfall runoff and runoff quali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of greening in urban watersheds is helpful to reduce rainfall runoff and sewage production load, and th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of greening affect rainfall runoff water qu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atio of roof to total area of urban area is 25, the duration of rainfall is 15 minutes, and the intensity of rainfall is 14.8 mm h-1, when the roof of the area is completely green, The pollution load of total suspended substance (TSS),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total nitrogen (TNN) were reduced by 40.0 and 31.6%, respectively, and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by 21.0 and 16.0- 12.2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by 13.10.90.9- 1.7,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reen rate of roof, the reduction rate of TSSTP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TN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rate is decreasing, and the roof greening near the total outlet of river basin i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runoff water quality.
【作者单位】: 重庆市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401120,KJ121214) 重庆文理学院基金项目(Z2013CH03,2012PYXM05)资助
【分类号】:TU99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捷,戴斌,张建栋;次表层海水用作城市区域空调冷源概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罗震东;;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程度初探[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3 仝保军;;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初探[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4 金星;;重塑·大明宫[J];建筑与文化;2008年03期
5 蔚翠荣;;城市细胞保护与更新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0年23期
6 虎戈;;城市区域建筑与景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梁梅;王晓华;吴晓敏;左航;汪倩;余云斌;;关于奥运建筑对城市区域改变的问卷调查[J];建筑师;2008年03期
8 张竹慧;;城市区域微热环境及其改善途径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9 毕凌岚;博物馆设计与城市区域的关系──三星堆博物馆设计构思浅析[J];四川建筑;1999年01期
10 常跃中;;陈嘉庚建筑文化与城市区域品牌设计[J];美术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震东;张京祥;苟开刚;卢金河;;城市区域跨界协调机制设计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晓芳;胡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艾晓秋;秦彤;;城市区域风易损结构风灾损失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尹澄清;;现代城市水病和发展中的生态型排水系统[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何云玲;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窦军霞;郭萍;;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特征的比较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何云玲;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窦军霞;郭萍;;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海燕;;北四环海淀区段照明设计[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
9 岳亭龙;;兰州市城市原生污水热回收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林成潮;黄孝扬;江素卿;;扬长避短,建设生态绿化城市[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鑫;市城管办逐街逐巷清理城市乱象[N];绵阳日报;2011年
2 记者 石浩均;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评审会召开[N];九江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伟;创新建设模式 实现政企双赢[N];中国建设报;2011年
4 章译 编译;集合现代景致的古老空间[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黄W,
本文编号:1907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90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