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增强回填碱渣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Abstract]:The mixture of alkali slag and saturated brine to make slurry backfill into salt cavities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lkali slag treatment and geological hidden danger of underground waste salt cav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ength of backfill alkali sla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illing effect.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backfill alkali slag,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alkali slag were improved by adding fly ash. The composition, mechanics and meso-scale test of alkali slag with different fly ash blending ratio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ddition of fly ash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alkali slag, make its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shear strength increase significantly; (2) the greater the ratio of fly ash to fly ash, the more obvious the enhancement effect is. However, the strength does not change linearly with the blending ratio. For cohesion, the increase speed is the fastest at the blending ratio of 0 ~ 20%,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is the fastest in the range of 20% / 30% of the blending ratio. (3) addition of fly as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ssion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kali slag and increase its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significantly, thus increasing the consolidation speed of alkali slag and shortening the filling period. (4)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fly ash changed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hydrophilic mineral content decreased sharply, and then changed it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of meso-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lkali slag was changed from flocculating micro-structure to filling structure with fly ash as skeleton, and the effect of intergranular support and tensile connection was obviou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hancement effect, compression and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 control cost and time limit, the optimum blending ratio is about 20%.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actical mixing ratio of not more than 20% can obtain ideal filling reinforcement effect. The study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revealing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alkali slag and optimizing the filling process of waste salt cavitie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304187)
【分类号】:TU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王凤艳,肖树芳;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碱渣淤泥加速干固造地工程[J];纯碱工业;1998年01期
3 肖尚德,胡亚波;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机理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4 张万钧,郭育文,黄明勇,王斗天,张民胜;三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5 吴志刚;罗亮;;利用纯碱废渣充填岩盐开采废弃溶腔的实践[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11期
6 娄性义,张焕云,闫慎杰;碱渣(白泥)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王芳;徐竹青;严丽雪;曹培;;碱渣土工试验方法及其工程土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8 李一帆,张建明,邓飞,白世伟;深部采空区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6期
9 闫澍旺;侯晋芳;刘润;;碱渣与粉煤灰拌合物的岩土工程及环境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10 房营光;朱忠伟;莫海鸿;徐敏;;碱渣土的振动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赵安平;王清;陈慧娥;张中琼;;基于季节冻土微观结构特征的神经网络冻胀率仿真预测[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4 邓代强;高永涛;吴顺川;;基于坍落度测试的粗骨料充填料浆流动性检验[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张瑞;张小珑;汤辉;黄英;;土体SEM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及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振,王清,范建华,刘莹,陈慧娥;固化软土微观结构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柯亮;江海东;;制碱白泥及造纸白泥的综合利用现状[J];纯碱工业;2009年04期
8 倪寿清;于振川;宋晓东;崔清洁;;白泥在电厂烟气脱硫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纸业;2008年14期
9 邹桂梅;苏德荣;黄明勇;刘虎;蔡飞;;人工种植盐地碱蓬改良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草业科学;2010年04期
10 熊承仁;唐辉明;刘宝琛;张家生;;利用SEM照片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明义;时伟;韩凤芹;;碱渣土的室内试验[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2 王清;董宏志;陈慧娥;迟洋;;水泥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特性[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土体稳定结构刚度等元胞正交模型[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材料结构全状态函数本构关系模型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5 黄明勇;张民胜;张兴;张清;;滨海盐碱地地区城市绿化技术途径研究——天津开发区盐滩绿化20年回顾[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芳;徐竹青;严丽雪;曹培;;碱渣土工试验方法及其工程土特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蔡飞;邵孝侯;黄明勇;王振宇;张林;翟亚明;;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绿化暗管排盐工艺技术效果探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房营光;莫海鸿;;碱渣土的振动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9 孙端方;李建军;许玫英;郭俊;孙国萍;;生物降解技术用碱渣粉煤灰陶粒制备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晶;分级真空预压法加固高粘性吹填土的模拟试验与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房后国;深圳湾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机理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朱宝龙;类软土滑坡工程特性及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占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马琳;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红土强度增长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夏银飞;软粘土的结构性及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秦焱;吉林省黑土肥力质量评价及结构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用海;宁波软土工程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赵安平;季冻区路基土冻胀的微观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峰;基于FLAC的采空区地表变形及充填效果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云波兰;滨海盐碱地台田整地水盐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廖亮;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稳定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平;软土孔隙特征及其固结过程中变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曾铖;软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其随固结变化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雷长顺;3号汪子碱渣山运移及碱渣加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郑美如;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桥;利用三种废弃物配制绿化种植土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10 李琳;碱渣的变形性质及微观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碱渣淤泥加速干固造地工程[J];纯碱工业;1998年01期
2 傅孟嘉;氨碱厂废液废渣治理和综合利用概况及有关建议[J];纯碱工业;1998年01期
3 吴义祥;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年02期
4 张万钧,郭育文,黄明勇,王斗天,张民胜;三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5 罗建祥;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因素分析[J];甘肃冶金;2005年02期
6 李学锋;唐绍辉;范育青;;水溶开采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8年11期
7 吴志刚;罗亮;;利用纯碱废渣充填岩盐开采废弃溶腔的实践[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11期
8 杨根祥;焦家金矿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的试验研究[J];沈阳黄金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施斌,李生林,M.Tolkachev;粘性土微观结构SEM图象的定量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5年06期
10 周科平,古德生;安庆铜矿尾砂胶结充填灰砂配比的遗传优化设计[J];金属矿山;200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志伟;无废开采评价理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涂洋;天然气地下盐穴储气库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辉,赵铁军;碱渣和粉煤灰复合的强度特征[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年02期
2 马晴晴;;炼油厂碱渣处理工艺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3期
3 叶国良,苗中海;碱渣的综合利用[J];港口工程;1998年01期
4 徐建新,张建国;浅谈碱渣的基本性质[J];建筑技术开发;1998年05期
5 肖智旺,闫澍旺,孟祥忠;碱渣制工程土的应用研究[J];港工技术;2002年04期
6 严驰,李琳,孙红月;碱渣压缩变形特性[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明义;周霞;刘俊伟;董攀;;碱渣资源化利用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张渊;曹军;董云;陈宝海;张颖;宗荣;;温度对碱渣微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阎启玲;;碱渣水泥新工艺研究通过鉴定[J];建材工业信息;1990年16期
10 王宝民 ,王立久 ,李宇;国内外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进展及对策[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华;曹青青;;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端方;李建军;许玫英;郭俊;孙国萍;;生物降解技术用碱渣粉煤灰陶粒制备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3 杜彩平;范翔;黄正文;;碱渣生产焦锑酸钠和大苏打的生产实践[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全国锡锑冶炼及加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跃根;李伟慈;;碱渣的微观结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陈颖锋;;INCONEL 600管道失效原因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C];2006年
6 陈宏伟;陈纪凯;;氟塑料衬里管线及阀门在炼油厂碱渣处理装置中的应用[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泽远 谭勇;工业废碱渣筑路好材料[N];河南日报;2005年
2 于瑞军 张璐 张亚薇;碱渣山治理项目荣获中国人居奖[N];天津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原 通讯员 崔玉英;“碱渣山”公园更靓了[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记者 张燕丽 彭飞;天津搬掉三座“80岁”碱渣山[N];中国企业报;2006年
5 卢育辉 通讯员 梁镜才;碱渣污泥变身土壤调理剂[N];广东科技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康华;百年渣山变绿川[N];经济日报;2006年
7 郑建苹 汤莉 张妍 陈燕;百年渣山变绿洲[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马井生;化工行业推广大港石化碱渣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史春锁 孟淑丽;天津塘沽:百年渣山变绿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记者 姚耀富;扬子石化治理废碱渣有新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驰;纯碱渣强度形成机理与综合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冀国栋;碱渣回填提高地下盐腔稳定性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煊;碱渣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刘冉;碱厂碱渣(白泥)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3 夏法新;堆场地基碱渣层的变形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魏秋晨;“三号汪子”堆场碱渣的工程特性及运移方案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许缄涛;延长石油集团炼油碱渣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6 雷长顺;3号汪子碱渣山运移及碱渣加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郭海峰;石化产品精制碱渣再生的动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8 王广鹏;炼油碱渣废水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涛;高分子絮凝剂对采矿碱渣回填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10 张大涌;物化—生化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5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0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