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隔震夯土房屋动力响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11.3
【图文】:
研究背景1 夯土房屋简介夯土房屋是以木制或石制杵、锤等工具,将原状土质材料逐层夯实形体的建筑,其为生土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1]。夯土房屋不仅能满足人们要求,而且具有低成本、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和优异的可再生性等独特优,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夯土房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且各的地理条件、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习俗造就了夯土房屋在施工筑风格上差异性和多样性,这些独特的夯土房屋已经成为世界建筑文。夯土房屋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美、中东和欧洲等地(图 1.1),仅有民居,而且有寺庙和宫殿,部分建筑至今仍被人们传承和使用,代表性的有叙利亚蜂窝住宅(图 1.2)、德国柏林和解教堂(图 1.3)德文的土质小别墅(图 1.4)、非洲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图 1.5)等
图 1.2 叙利亚蜂窝住宅 图 1.3 德国柏林和解教堂图 1.4 英格兰德文古老的土制小别墅 图 1.5 非洲马里杰内大清真寺在我国,夯土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在新时代仰韶文化的淮安青莲岗遗址的文化层中发现有人工夯打的痕迹,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夯土。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在郑州商城遗址中发掘的商朝高分层夯实而成,且夯层均匀,当时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就已经成熟。秦汉
图 1.2 叙利亚蜂窝住宅 图 1.3 德国柏林和解教堂图 1.4 英格兰德文古老的土制小别墅 图 1.5 非洲马里杰内大清真寺在我国,夯土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在新时代仰韶文化的淮安青莲岗遗址的文化层中发现有人工夯打的痕迹,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夯土。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在郑州商城遗址中发掘的商朝高分层夯实而成,且夯层均匀,当时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就已经成熟。秦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庆轩;戎羽中;王秋维;吴勇锋;;村镇建筑砌体结构滑移隔震性能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4年04期
2 李英民;卜长明;夏洪流;刘凯;周华艳;祝飞水;;砌体墙片滑移和固结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3 曹万林;周中一;王卿;董宏英;张建伟;;农村房屋新型隔震与抗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11期
4 隋允康;常婧雅;叶红玲;;木结构半刚性结点的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黄襄云;周福霖;曹京源;金建敏;冼巧玲;;纤维橡胶隔震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毛利军,李爱群;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谱[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熊仲明,俞茂宏,王清敏,丰定国,税浩旭,税国斌;基础滑移隔震房屋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的理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3年03期
8 王军,吕东军;走向生土建筑的未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樊剑,唐家祥;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J];振动与冲击;2000年03期
10 樊剑,唐家祥;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艳;应用新型滑移隔震装置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卜长明;村镇建筑简易消能减震技术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剑辉;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生土建造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陆磊磊;传统夯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帅;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彭道强;夯土房屋墙体试验与结构性能改良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佳玲;新型滑移隔震支座性能试验研究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晰;生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D];天津大学;2012年
7 刘开康;村镇土坯结构摩擦滑移隔震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琰鑫;农村夯土类住宅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侯中华;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7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8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