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2 05:11

  本文关键词: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既包括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建筑,也包括学校建筑、艺术中心、文化创意园区等知识生产和文化生产的空间,它们在功能上是人类保存文化和传播精神的空间,同时也成为与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相适应的体验性场所。本文以台湾当代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学、设计美学等多种学科,分析其设计美学价值、特征和功能,并结合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而总结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观点与经验。台湾文化建筑尤其是博物馆从20世纪中期就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向欧美、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学习,在其建筑形制、美学价值、设计功能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模式。本文作者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调研,具体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各大城市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筑21座。其中,博物馆4座、美术馆(艺术馆)8座、图书馆3座、文创园区4座、剧院1座、纪念馆1座,从而掌握了较丰富的一手材料,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现状及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调研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加工与梳理,较为系统地总结出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丰富了现阶段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领域的研究,对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从空间性、装饰性、形式性、生态性和参与性五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并得出相关结论: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流通和方向;视觉性的美学个性化和色彩变化;象征和隐喻的形式性表现手法;自然伦理观的生态美设计以及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参与特征,是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主要特征。另外,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文化建筑环境的设计实践和更加具备开放性和交流性功能的文化建筑,是未来文化建筑发展的设计趋向。其次,本研究从实用性、审美性和伦理性三方面阐释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功能,并得出相关结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效用性功能;美感体验多样化和艺术熏陶两方面的审美性功能;价值引导性、公共性和隐性教化等伦理性功能,是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的主要功能。对于未来中国文化建筑的美学功能要求,应充分考虑从实用性、审美性和伦理性三方面满足设计功能。最后,本研究结合台湾兰阳博物馆和奇美博物馆两个典型案例,分别分析其设计美学特征及功能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对内地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启示意义,即空间设计要增强人在建筑中的良好空间体验;设计理念方面要突出人本导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总之,本文希望通过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与功能的阐释与分析,为内地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建筑的设计水平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台湾 当代文化建筑 设计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10-12
  • 1.3.1 研究时间的界定10-11
  • 1.3.2 研究空间的界定11
  • 1.3.3 文化建筑的界定11
  • 1.3.4 设计美学的含义11-1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1.5.1 研究思路16
  • 1.5.2 研究方法16-18
  • 1.6 论文研究框架18
  • 1.7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19-44
  • 2.1 空间性设计美学特征19-25
  • 2.1.1 空间性设计的内涵19-20
  • 2.1.2 空间性设计美学特征20-25
  • 2.2 视觉性设计美学特征25-29
  • 2.2.1 视觉性设计的含义25
  • 2.2.2 视觉性美学特征25-26
  • 2.2.3 视觉性美学特征的发展趋向26-29
  • 2.3 形式性设计美学特征29-37
  • 2.3.1 形式和形式美的含义29-30
  • 2.3.2 形式性美学特征30-31
  • 2.3.3 形式性美学特征的艺术规律31-37
  • 2.4 生态性设计美学特征37-40
  • 2.4.1 生态性设计的含义37
  • 2.4.2 生态性美学特征的表现37-38
  • 2.4.3 生态性美学特征的实践38-40
  • 2.5 参与性设计美学特征40-43
  • 2.5.1 参与性设计的含义40
  • 2.5.2 参与性美学特征的表现40-43
  • 2.6 本章小结43-44
  • 第3章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功能44-58
  • 3.1 效用性功能44-47
  • 3.1.1 物质性功能44-46
  • 3.1.2 精神性功能46-47
  • 3.2 审美性功能47-52
  • 3.2.1 美感体验多样化48-50
  • 3.2.2 艺术的文化熏陶功能50-52
  • 3.3 伦理性功能52-57
  • 3.3.1 价值引导性功能52-54
  • 3.3.2 隐性教化功能54-56
  • 3.3.3 公共性功能56-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第4章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案例分析58-70
  • 4.1 兰阳博物馆58-66
  • 4.1.1 历史遗迹旁的博物馆58
  • 4.1.2 与自然共生的立体式空间设计58-62
  • 4.1.3 建筑与音乐结合的外墙设计62-64
  • 4.1.4 园区内生态风貌的多样化设计64-65
  • 4.1.5 建筑的伦理关怀设计65-66
  • 4.2 奇美博物馆66-69
  • 4.2.1 台南的“凡尔赛宫”66-67
  • 4.2.2 仿西方古典建筑之弊端:建筑审美尺度的差异67-68
  • 4.2.3 生态设计的缺失68-69
  • 4.3 本章小结69-70
  • 第5章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启示意义70-78
  • 5.1 注重建筑的空间体验70-73
  • 5.1.1 增强建筑空间的互动性70-73
  • 5.1.2 强化建筑空间的参与性73
  • 5.2 体现人本导向的设计理念73-75
  • 5.2.1 设计理念强调安全性73-74
  • 5.2.2 设计理念体现公平性74-75
  • 5.3 促进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设计75-77
  • 5.3.1 绿色建筑的内涵75-76
  • 5.3.2“天人和谐”的绿色建筑价值理想76-77
  • 5.4 本章小结77-78
  • 结语78-79
  • 附录79-92
  • 附录A:台湾的美术馆与文创园区79-81
  • 附录B:台湾文化建筑调研样本举例(图片来源:作者拍摄)81-92
  • 参考文献92-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伟;;现代设计美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陈征;;民间传统器具——搓衣板的设计美学[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4期

3 朱涛;;楚设计美学研究的价值关系探讨[J];设计艺术研究;2013年03期

4 王晓林;赵倩栻;;设计美学研究综述[J];设计;2013年06期

5 金晶;冯明;;知识经济时代下设计美学发展之思辨[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6 郭会娟;;产品设计美学构成与本质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年03期

7 蒲培勇;马宏强;;从“有”与“无”窥探空间设计美学[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刘星;;阿莱西设计美学对设计管理的启示[J];包装工程;2012年12期

9 马方;付璐;;民间传统玩具——拨浪鼓的设计美学研究[J];设计;2013年08期

10 刘雪丹;;浅议设计美学的东方人文价值[J];建筑与文化;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周丽娅;童装设计美学[N];中国纺织报;2002年

2 ;诺基亚7280意想不到的设计美学[N];国际商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霞;设计美学研究述评[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2 钱俊廷;手机游戏中卡牌游戏的设计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璐;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及其启示[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4 李玉杰;茶器、茶席、茶境的现代设计美学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金泠泠;数字技术与设计美学的博弈[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郭菲;设计语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陈e

本文编号:358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8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0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