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远场地震动对框架结构震后可恢复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2-08 20:31
以往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相关研究大多表达为与生命安全直接关联的抗倒塌能力研究,或与结构可靠性相关联的易损性研究,均未直观地反映出非专业人士所关心并通俗易懂的“地震造成多少经济损失”、“需要多长时间恢复使用功能”等问题。美国科学院在2011年公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关于可恢复功能的抗震设计已成为未来地震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故本文针对框架结构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今后全面开展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投资风险评估及震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FEMA-P58理论,结合我国建筑结构特点和设计规范,以结构弹塑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为手段,其中抗震性能评估软件PACT可用于量化结构在近场脉冲、近场非脉冲和远场地震后修复时间和修复成本。进一步划分在三类地震下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可恢复性评价等级,并给出可恢复性曲线。着重从易损性曲线、地震损失评估和可恢复性曲线及划分等级的角度,一方面考虑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对比了近远场地震动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针对以上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框架结构开展其在近场地震动作用...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1947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汶川地震前后对比图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的地震,波及范围广泛,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震级达8.0Ms,地震烈度达11度的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图1-2填充墙震害
进而通过弹塑形计算获得结构构件的变形大小,并将弹塑性变形与限值标对比以判断构件的最终损伤状态。但这并不能回答结构在震后“是否值得修”,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和时间来修复”等衍生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开展从结构构、非结构构件、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多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城市及其包含的各体建筑再....
图2-2结构平面布置图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场地震动下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了更好地在后文中进行对算例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和地震损失较,本文采用张明远(2017)算例图纸,该建筑物为天津某6层RC框,层高3.6m,场地类别为Ⅲ类,设防烈度为7度(0.15g),其结构平....
图2-3PERFORM3D有限元分析模型
基于IDA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步骤,对纯框架和填充墙框架进行地震损性分析。图2-2结构平面布置图
本文编号:403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03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