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次氯酸钠消毒再生水的效果和副产物生成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4:14

  本文关键词:次氯酸钠消毒再生水的效果和副产物生成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水 消毒 次氯酸钠 粪大肠菌群 三卤甲烷


【摘要】:采用次氯酸钠在实验室对配制再生水进行消毒试验研究,同时考察次氯酸钠对粪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次氯酸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次氯酸钠浓度为8mg/L且接触时间为20min以上时,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可达6lg以上;同时得到,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含量虽然随次氯酸钠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即使次氯酸钠浓度达到20mg/L,且接触时间达3h时,产生的三氯甲烷最大量为27.6μg/L,也是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氯甲烷含量的限值(60μg/L)要求,因此,对再生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在能满足水质微生物安全性的CT值下,产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再生水 消毒 次氯酸钠 粪大肠菌群 三卤甲烷
【分类号】:TU991.2
【正文快照】: 0前言“再生水”是污水(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达到要求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再次被有益利用的水。再生水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水环境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得短缺,减少开发新水源的投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建伟;高敏江;;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安全控制的研究现状[J];供水技术;2009年03期

2 韩畅;刘绍刚;仇雁翎;朱志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分析及相关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3 金兆丰,王健;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01年11期

4 张晓健,李爽;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卤乙酸[J];给水排水;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文清;刘爱林;;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2 赵辉;薛科社;;饮用水消毒方式与消毒副产物分析[J];地下水;2011年04期

3 鲍孝容;关于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4 刘帅霞;汪蕊;;组合工艺控制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5 孙建伟;高敏江;;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安全控制的研究现状[J];供水技术;2009年03期

6 刘波;孙超;崔燕;;济南市供水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研究[J];供水技术;2009年05期

7 王丽花,张晓健;成都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1期

8 苏宇亮;冯兆敏;胡克武;曾锦明;;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卤代乙酸和卤素含氧酸[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2期

9 信昆仑;贾海峰;魏炜;王军;刘京;;基于GIS的北京市再生水回用管网规划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5期

10 李星;苏欢欢;周玲玲;张永吉;李圭白;;氯胺消毒对管壁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俊坚;钟秀萍;贾慧慧;;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李思;;污水回用在水资源中的战略地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旭;纳米ZnO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饮用水中二氯乙酸的效能与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陆钢;光纤传导紫外消毒工艺及其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安;氨基酸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及途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孟昭虹;Al_2O_3改性Pd/Fe/PVDF催化还原剂制备及去除水中氯乙酸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林耀军;管道分质供水深度处理与消毒保鲜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孙德栋;膜法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及UF膜过滤生活污水膜污染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罗冬浦;管道分质供水系统自动控制与远程监测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饶朝龙;ras基因DNA损伤检测方法及环境化学物致癌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汪昆平;GAC吸附及AOPs去除水中HAAs及其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伍海辉;预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去除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小球藻氯化形成卤乙酸的过程与影响因素[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金燕;水体系中卤乙酸的生成特征与降解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娇;活性炭吸附技术去除水中三卤甲烷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诗文;管网中基于余氯衰减的三卤甲烷动力学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念卿;配水管网二次加氯优化及水质风险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永明;滇池入湖河道城市污水的CEPT+A/O处理方法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艳;环境样品中卤乙酸及含氮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8 李杰;与水中悬浮物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形态匹配的强化絮凝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刘玲;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秀珍;蓝绿藻氯化形成卤乙酸的过程及影响因素[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昌平;施玉婷;魏东;;漫话饮用水消毒剂[J];化学教育;2007年06期

2 葛元新;朱志良;马红梅;袁园;赵建夫;;GC-ECD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方法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6年08期

3 张晓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国标和净水厂工艺改进[J];供水技术;2007年02期

4 李爽,张晓健;两个中心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调查[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10期

5 沈光范,徐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水回用工作[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4期

6 李爽,张晓健,刘文君,曹莉莉,王占生,张素霞,金维荣,姜颍,吴卫革;控制饮用水处理工艺及配水管网中卤乙酸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6期

7 焦中志;陈忠林;陈杰;刘丽君;卢伟强;李圭白;;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8 陈波林,周晓蓉,邱向红,甘卉芳,纪峰;煮沸对自来水有机浓集物致突变性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2年03期

9 ;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年04期

10 董丽丽,黄骏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分析技术[J];化学进展;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2 任俊秋;周淑香;;唐山市再生水利用经验和面临的问题[J];市政技术;2012年01期

3 李育宏;黄建军;李阳;;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2年05期

4 黎锦胜;;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的市场化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12年08期

5 郑颖颖;;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监督管理体制及保证体系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4年06期

6 廖日红;北京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策略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7 陈其四,胡文力;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建设科技;2004年01期

8 李明,金宇澄;再生水的价格形成机制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贺R,

本文编号:654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4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