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鸭绿江流域小城镇 建筑文化 建筑形态 传承发展
【摘要】:吉林省鸭绿江流域小城镇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文化的交织影响,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态。在近几年随着吉林省城镇化的加快,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城镇“大建设”中传承和发展小城镇建筑文化也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本文以吉林省鸭绿江流域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用四部分对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部分,首先涉及到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然后对相关概念和研究层面进行界定;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小城镇的自然概况和社会文化,了解其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民族历史、经济概况、风俗习惯;然后分析小城镇建筑文化,分别从宗教文化、风水观念、礼制宗法和建筑思想进行阐述,并总结各种因素对于小城镇建筑文化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小城镇建筑形态进行分析总结,首先对小城镇的外部空间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其城镇形态特征;然后对小城镇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民族之间单体建筑平面特点以及院落组成形式;最后发掘小城镇传统建筑构造和技术特点,通过材料特点,构造类型,造型装饰三方面分析各民族之间的建筑特点以及技术特色。第四部分思考当前小城镇建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最后在结尾展望未来小城镇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鸭绿江流域小城镇 建筑文化 建筑形态 传承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0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6
- 1.1 课题背景13-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15-16
- 1.3.1 研究的目的15-16
- 1.3.2 研究的意义16
- 1.4 研究方法16-17
- 1.4.1 文献研究16-17
- 1.4.2 实地调查17
- 1.4.3 归纳总结17
- 1.5 研究对象的概念明晰及研究层面的确定17-22
- 1.5.1 相关概念17-20
- 1.5.2 相关研究层面20-22
- 1.6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基础22-25
- 1.6.1 国内相关研究22-23
- 1.6.2 国外相关研究23-25
- 1.7 研究框架25-26
- 第2章 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表现26-51
- 2.1 自然概况26-28
- 2.1.1 地貌特征26-27
- 2.1.2 气候条件27
- 2.1.3 物产资源27-28
- 2.2 社会文化28-34
- 2.2.1 民族历史28-29
- 2.2.2 经济状况29-30
- 2.2.3 风俗习惯30-34
- 2.3 宗教文化34-39
- 2.3.1 佛教34-35
- 2.3.2 道教35-36
- 2.3.3 萨满教36-39
- 2.4 风水观念39-43
- 2.4.1“地理五诀”与城镇选址39-40
- 2.4.2“面南背北”的朝向选择40-41
- 2.4.3“山环水抱”的基地位置41-42
- 2.4.4“因地制宜”的建筑策略42-43
- 2.5 宗法礼制43-46
- 2.5.1 宗法制度43-45
- 2.5.2 礼制秩序45-46
- 2.6 建筑思想46-49
- 2.6.1 为人所用46
- 2.6.2 不求永恒46-47
- 2.6.3 恋土情结47-48
- 2.6.4 敬神祈福48-49
- 2.7 本章小结49-51
- 第3章 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形态分析51-80
- 3.1 小城镇空间格局51-54
- 3.1.1 小城镇外部空间形态51-52
- 3.1.2 小城镇街道空间功能52-54
- 3.2 建筑平面构成54-64
- 3.2.1 单体建筑的平面构成54-61
- 3.2.2 院落布局特点61-64
- 3.3 建筑构造与技术64-78
- 3.3.1 建筑材料特点65-68
- 3.3.2 建筑结构类型68-70
- 3.3.3 建筑造型与装饰70-78
- 3.4 本章小结78-80
- 第4章 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的传承和发展80-101
- 4.1 当前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0-84
- 4.1.1 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消失80-81
- 4.1.2 忽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81-82
- 4.1.3 盲目崇拜和拿来主义的盛行82-84
- 4.1.4“伪民俗”和“伪传统”建筑形态泛滥84
- 4.2 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的传承和发展84-97
- 4.2.1 对建筑文化的重新审视84-85
- 4.2.2 注重建筑本质的传承与发展85-86
- 4.2.3 传统精神、思想和审美的传承与发展86-87
- 4.2.4 传统建筑空间与造型的传承与发展87-89
- 4.2.5 传统材料、构造、装饰的传承和发展89-92
- 4.2.6 新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92
- 4.2.7 优秀建筑案例分析——以集安市政务中心为例92-97
- 4.3 小城镇建筑文化发展前瞻97-100
- 4.3.1“居住文化”的创新98
- 4.3.2“地域文化”的传承98-99
- 4.3.3“民俗文化”的发展99-100
- 4.4 本章小结100-101
- 结论101-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7-108
- 致谢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殿彪;赵腾飞;李红祥;房国梁;张超;刘辉;张建伟;;鲁西地区小城镇建筑现状调查及抗震优化[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2 翟青;王凯;;小城镇建筑环境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3 韩先成;彰显城镇的个性——民族地区城镇建筑特色述评[J];今日民族;2003年07期
4 章江;;21世纪的城镇建筑[J];科学世界;1995年05期
5 户显伟;李淼;魏春雨;;小城镇建筑活动特征分析[J];建设科技;2008年23期
6 武星宽,蔡琴;小城镇建筑与环境艺术的互动关系[J];小城镇建设;2002年05期
7 姚继涛;;绵竹市城镇建筑震害调查和恢复重建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郭湛;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建筑环境新旧关系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3期
9 林建东;;浅谈如何加强城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14年04期
10 陈菁;;试论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筑研究的视角与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天麟;朱能;;北方地区部分小城镇建筑能耗状况调查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欣欣;全国城镇建筑仅有7%节能[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安澜;吉林省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与形态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2 何洁;南方丘陵地区城镇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俞允凯;中国城镇建筑能耗现状、趋势与节能对策建议[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