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摩擦滑动的峰后断续灰岩力学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摩擦滑动的峰后断续灰岩力学特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断续灰岩 力学特性 摩擦 三轴压缩 塑性滑移
【摘要】: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完整灰岩及断续(裂隙、断裂)灰岩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围压下完整灰岩及断续灰岩的强度及变形特征。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断裂灰岩圣维南体力学模型模拟岩石破裂形成断续结构后失稳摩擦滑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单结构面理论研究限定其发展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完整灰岩及断续灰岩试样峰前弹性模量随围压的增大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且裂隙灰岩峰前弹性模量与完整灰岩基本一致;完整灰岩表现为低围压下的脆性向高围压下的塑性破坏转化的变形特征,而裂隙灰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均表现为塑性破坏,断裂灰岩则表现为理想弹塑性变形;完整灰岩及断续灰岩峰值强度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围压下裂隙灰岩强度低于完整灰岩强度,但相差不大,循环加载对断裂灰岩强度影响较小;灰岩破坏形成断裂结构后,破裂面间的摩擦决定断裂灰岩承载能力,当破裂面剪应力超过摩擦力时,将发生塑性滑移,通过增大围压可以增强破裂面间摩擦进而提高断裂灰岩承载能力,抑制塑性滑移。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关键词】: 断续灰岩 力学特性 摩擦 三轴压缩 塑性滑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0CB226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134018)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深部煤炭开采的力学环境、煤岩体的组织结构、基本力学行为和破坏特征与浅部明显不同[1]。生产实践表明,深部开采中采场和巷道周围的煤岩体在“三高一扰动”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和破坏从而形成断续结构,但围岩的破坏并不意味着完全失效,依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济山,石泽全,方华,于智海,任爱华,邹英;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2 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朱建明,徐秉业,岑章志;岩石类材料峰后滑移剪膨变形特征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4 王东;王丁;韩小刚;周晓明;;侧向变形控制下的灰岩破坏规律及其峰后本构关系[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5 张黎明;王在泉;李华峰;孙辉;;粉砂岩峰后破坏区应力脆性跌落的试验和本构方程研究[J];实验力学;2008年03期
6 王东;刘长武;王丁;曹磊;杜新亮;;三向应力下典型岩石破坏预警及峰后特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8 杨圣奇;温森;李良权;;不同围压下断续预制裂纹粗晶大理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9 苏承东;张振华;;大理岩三轴压缩的塑性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瑞红;李建林;蒋昱州;陈星;;循环加卸载对岩体残余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程桦;王璨;;节理裂隙发育围岩对立井井壁受力的影响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邱道宏;陈剑平;张秉鹤;肖云华;;深埋长大公路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王汉鹏;高延法;李术才;;岩石峰后注浆加固前后力学特性单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赖小彬;徐小敏;张伯虎;卢萍;;某矿山巷道交岔口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段艳燕;宋宏伟;;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徐营;张子新;蒋金泉;;深井围岩破坏机理与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7 王方汉;曹维勤;张文如;张伯虎;徐小敏;;南京栖霞山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高富强;高新峰;康红普;;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响应FLAC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明建;郜进海;王大顺;;“三软”煤巷围岩移动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清照;沈明荣;张龙波;;结构面在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一山;吕祥锋;李忠华;;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吸能支护研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沙宁;宋彦琦;王晓;邱桂林;刘江;;大理岩中的预制单裂纹扩展贯通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得信;曹思远;陈仲杰;;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分析[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高富强;杨军;张华;;不同载荷形式下石灰岩冲击特性的比较和讨论[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何满潮;陶志刚;张斌;;罗山矿区滑坡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单治钢;严鹏;;深部岩体开挖瞬态卸荷诱发岩爆机理初探[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宁;;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劈裂破坏范围预测[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8 卫建军;;华亭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于峰;尹润生;毛增雪;李磊;;下沟矿厚煤层锚杆支护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刘文宝;刘增平;陈绍杰;李博;;深井采空区宽条带煤柱受力状态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伟;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杨艳国;寺河矿煤巷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炯;唐口煤矿深部岩巷恒阻大变形支护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开滦矿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伟;基于矿井自动监测与组态软件的瓦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超明;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季惠龙;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永胜;岩石劈裂试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韩丰;煤巷顶板岩层锚固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伟;高地应力巷道卸压爆破机理及参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汪斌;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刚;矿山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变动过程及矿柱回收时可能发生的力学失稳模式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放,盛谦;弹脆塑性理论与三峡工程船闸开挖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2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陈祖安;循环加载高压流变实验中塑性应变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4 金济山,石泽全,方华,于智海,任爱华,邹英;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5 鄢建华,黄宝德,汤雷;岩石类材料峰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6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强度准则[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9 蔡小虎,高文乐,戴碧勇;大理岩冲击脆断的CT观察研究[J];工程爆破;1999年01期
10 王平,,黄凯珠,周锦添;大理岩微裂隙与其力学性质间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满潮;;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现状及其展望[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红;张其光;孙逊;张丙印;;胶结和孔隙比对结构性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8年09期
2 于宗仁;李巨龙;;小口径孔底动力钻具组合造斜率预测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S1期
3 王三建;;岩体剪切强度特性及强度折减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7期
4 汪恩良;徐学燕;常俊德;钟华;高占坤;;冻融循环对塑料土工格栅拉伸性能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5 刘红欣;钢制人工髋关节力学性能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1998年01期
6 阳佳中,杨骏六;岩盐溶腔渗透率研究的一些进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马元普;杨明合;陶谦;;导向钻井有关力学特性的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李钢;聂超群;李汉明;张翼;朱俊强;;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力学特性研究[J];科技导报;2008年05期
9 王立平;徐伟;;岩石的力学特性及静态试验分析[J];河南建材;2008年03期
10 甄红锋;张继勋;刘志远;;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破损区岩体力学特性研究[J];金属矿山;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卫东;刘海燕;宁建国;;钨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刘庆庭;区颖刚;卿上乐;王万章;;甘蔗茎秆切割机理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4 康立军;朱德仁;林崇德;蔡嘉芳;;综放开采控顶区顶煤结构力学特性研究[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于飞;;徐村水电站溢洪道边坡3~#松散堆积体与基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周围;童晓文;丁祖泉;;比较聚丙烯网片和雌性猪尿道壁力学特性:尿道下吊带术治疗SUI的力学机制[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李祖奎;赵金海;;深层岩石声学与力学特性测试与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严拥庆;蔡中;钱玉芬;;L型曲的变化对多曲方丝弓(MEAW)力学特性的影响[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杨小林;王树仁;王梦恕;;爆破对围岩力学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许蔚;姚学锋;张以河;;SiO_2/Epoxy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微纳观结构特征与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学华;针头大小的样本就能诊断骨骼疾病[N];科技日报;2007年
2 糟永强 赵立疆;浅谈公路边坡稳定与防护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肖英龙;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制造技术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4 李宏乾;立足高远发展“拉胀”[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王永强;李宁:用国际化保鲜80后[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常江;专家考虑将废盐矿井改成地下储油库[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马哲 赵彦琰;红山公司研制出国内最大的智能型三轴试验机[N];天水日报;2007年
8 海港;美TST公司钛制用品倍受青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9 ;闽浙廊桥:申遗强音中的文化抢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付毅飞;“稀土大国”要成而不居[N];中国矿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又华;细胞力学建模及其力学特性的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志沛;勉宁公路沿线边坡软岩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韩文梅;岩石摩擦滑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宋关斌;肝癌细胞力学特性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袁德奎;半圆型防波堤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6 金淼;板料成形中拉深筋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7 王建良;深埋大理岩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陈龙;碾压混凝土坝空间渐变力学特性及安全监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韩小雷;带刚性连梁的双肢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1年
10 王俊光;水作用下油页岩力学特性及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清;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邵亚雄;三偏心金属密封蝶阀的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3 计招红;考虑应力路径变化的路基土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龙庭;钻井连续管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孙玉平;钢—混凝土叠合梁加劲梁悬索桥力学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骆行文;循环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程磊;冻结条件下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红波;小麦茎秆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9 宋艳亮;大扭矩复合齿轮马达瞬态扭矩及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建辉;粗合成纤维混凝土力学特性及其细观增强机理[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5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5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