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境”与“境其地”
本文关键词:论“境”与“境其地”
更多相关文章: 风景园林 理论 范畴 境 地境 境其地 意境
【摘要】:汉字"境"至迟出现于1 875年以前的汉代。在考察了"境"的起源及其在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字义拓展后,提出现代汉语"境"拥有空间、时间和人的三重复合字义结构。风景园林学中的"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作为动词,"境其地"是指为了保持或提高生存、生产、生活和生态品质,人类个体或群体营造特定土地的过程;作为名词,"地境"是指"境其地"过程在某一时间点的空间呈现。"境其地"与"地境"一起构成了风景园林学的的核心范畴,演绎这一核心范畴的是8个基本范畴,即"境道""境德""境理""境术""境用""境制""境象""境意"。"境"具有整体涌现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4个基本特征。"境品"是一个用来评价"境"质量的概念。
【作者单位】: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理论 范畴 境 地境 境其地 意境
【分类号】:TU986
【正文快照】: 爱因斯坦说:“呼吸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同样道理,思维离不开作为参照系的范畴和一般性概念。[1]”在过去的6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否找到一个元概念①,以它为根构建风景园林学概念框架?对于这个元概念,我设定了4条标准。第一,是汉字。原因是风景园林学具有极强的“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兆祯;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J];风景园林;2005年02期
2 俞孔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规划师;2004年02期
3 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年06期
4 于民;空王之道助而意境成——谈佛教禅宗对意境认识生成的作用[J];文艺研究;1990年01期
5 孙筱祥;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年04期
6 李树华;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从景观、风景与风土的关系探讨我国园林发展的大方向[J];中国园林;2004年12期
7 王绍增;;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与特性——兼论Cultural Landscapes的困境[J];中国园林;2007年11期
8 李开然;;景观“意、境、流”概念及其语义学解读[J];中国园林;2008年09期
9 杨锐;;“风景”释义[J];中国园林;2010年09期
10 阴帅可;杜雁;;以境启心因境成景——《园冶》的基础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龙;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4 陈雨露;周波;龚洪;程耀;周翎;;与环境共生共融——从空间特质看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6 吴强;居住文化透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晨阳,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冯念军;;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德峰;;浅析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承[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10 方松林;;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荣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思考[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声;;城乡规划中历史环境营造智慧的保护与继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安玉源;王晨;;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涵;李枝坚;蔡春;宋延鹏;李欣;;宜居建设的政府考核推动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春;徐涵;马向明;李建平;宋延鹏;;以考核推动宜居城乡建设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相铎;张树森;张勇;董乃斌;;天津市都市区生态绩效与规划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游小文;边克克;温莹蕾;;城市边缘住区空间设计研究——以济南九曲国际社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洪涛;钱广祺;;城市山地改造与规划——记梧州“三冲”改造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贺艳;武汉古琴台园林历史演变与造景艺术探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魏璐璐;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海波;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鲁民;黄向球;;对《园冶》叙述方式的探讨[J];建筑师;2007年04期
2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年01期
3 王绍增;《园冶》析读——兼评张家骥先生《园冶全释·序言》[J];中国园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梁军;;风景园林列为一级学科是国家对学科体系认识的深化[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2 叶强;;忐忑 有感于风景园林学成为工学一级学科[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3 丁绍刚;;“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评论[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4 ;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年05期
5 ;风景园林华南沙龙系列之一 “转译与嫁接”[J];风景园林;2009年06期
6 朱育帆;;导言[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7 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8 金荷仙;;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设置50周年暨风景园林学院独立设置1周年庆典大会[J];中国园林;2007年12期
9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年02期
10 王绍增;;一级学科随想曲[J];风景园林;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秉洛;;“完整的意义”也有悲哀[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李嘉乐;;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王绍增;;风景园林与建设和谐社会[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首届第四次理事长(扩大)会议纪要[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5 黄晓鸾;;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研究[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金云峰;陈蓓;;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与趋势[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金云峰;陈蓓;;风景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金伟;陈琳;;城市废弃地景观元素及其生态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10 李翅;;从风景园林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看学科的发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骆会欣;风景园林学跻身一级学科[N];中国花卉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柏斌;推动交流合作 促进事业发展[N];中国花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林;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景观教育发展研究:1978-2008年[D];江南大学;2013年
2 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郭ng;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庭鸿;现代康复花园理论与实践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敏;城市旧居住区环境改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莹莹;城市滨水绿地岸线建设问题对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4 丁丰华;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艳;观光农业园景观特性表达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6 贾超;“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公园改造中的应用与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田传芳;杭州市滨水休闲空间发展探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