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的岩石损伤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的岩石损伤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三轴压缩 声发射 振铃计数 损伤演化
【摘要】:利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系统和AE21C声发射监测仪,对灰岩进行三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利用声发射参数,分析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试验条件下,检波器置于三轴室内时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的最大值分别比置于室外时高27%和32%,表明,声发射检波器置于三轴室内能够接收到更全面、真实的声发射信号。(2)围压使岩石压密阶段声发射活动降低,同时声发射振铃计数最大值稍滞后于岩样宏观破坏时间,说明围压提高了岩石的剪切强度和峰后承载能力。(3)建立基于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的岩石三轴压缩损伤演化模型,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和损伤破坏阶段。初始损伤阶段,声发射参数较小;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声发射活动明显活跃,振铃计数和能量逐渐增加;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声发射活动异常活跃,宏观破坏后不久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达到峰值;损伤破坏阶段,岩石仍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在破坏过程中仍有声发射活动出现。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轴压缩 声发射 振铃计数 损伤演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911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1EEM019)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岩石等固体材料内部或多或少存在原生缺陷,内部缺陷在外力作用下活化,造成损伤破坏,损伤破坏过程中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应变能,并在岩体等固体材料中快速传播,产生声发射现象[1]。声发射特征参数蕴含着丰富的损伤渐进破坏的前兆信息[2]。通过声发射研究岩石损伤演化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树刚;刘延保;李勇;张立强;;不同围压下煤岩声发射特征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2 谢强,张永兴,余贤斌;石灰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逄焕东,张兴民,姜福兴;岩石类材料声发射事件的波谱分析[J];煤炭学报;2004年05期
4 杨永杰;陈绍杰;韩国栋;;煤样压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试验[J];煤炭学报;2006年05期
5 杨永杰;王德超;陈绍杰;王凯;;基于离散小波分析的灰岩压缩破坏声发射预测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6 陈景涛;;岩石变形特征和声发射特征的三轴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李庶林,尹贤刚,王泳嘉,唐海燕;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8 杨健,王连俊;岩爆机理声发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0期
9 张茹;谢和平;刘建锋;邓建辉;彭琦;;单轴多级加载岩石破坏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10 赵毅鑫;姜耀东;祝捷;孙冠哲;;煤岩组合体变形破坏前兆信息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平;刘远;余学芳;;混凝土劈裂抗拉声发射特性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银平,曾静,陈龙珠,王元汉;含预制裂隙大理岩破坏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3 刘保县;赵宝云;姜永东;;单轴压缩煤岩变形损伤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张艳霞;何晖;;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袁子清;唐礼忠;;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6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宋波;李悦;董鑫;王培福;;金属矿山岩体声发射时间序列特征的试验和模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8 王学滨;;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纪洪广;侯昭飞;张磊;孔凡标;;载荷岩石材料在加载-卸荷扰动作用下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李庶林;;声发射技术在结构安全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概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付小敏;王旭东;;利用岩石声发射测试地应力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德超;杨永杰;李玉寿;陈绍杰;;煤样蠕变变形规律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敏思;王述红;侯佳男;郭牡丹;杨勇;;含孔洞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乔伟;李文平;;深部矿井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在冲击地压预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维申;郭彦双;李术才;林春金;温暖冬;杨磊;;含边裂纹试样弯曲断裂声发射特征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10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惠;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刘俊峰;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连山;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天然气藏评价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邵广周;多阶模式瑞利波频散特征与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杨志彬;川东北地区河坝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钻井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陈山;求解波动方程的龙格—库塔型方法及其地震波传播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贞刚;煤岩体破裂的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卫宏;武山铜矿北矿带胶结充填采场力学性能及声发射监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远清;声发射技术在采空区岩体稳定性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檑;混凝土单向受载全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何浩宇;岩石力学特性与其声发射分形维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墨潇;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亚磊;圆盘试件预制裂缝形状对其测试岩石断裂韧度值的影响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倩;桥梁拉索疲劳声发射信号处理及损伤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刚;矿山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变动过程及矿柱回收时可能发生的力学失稳模式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县;赵宝云;姜永东;;单轴压缩煤岩变形损伤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袁子清;唐礼忠;;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张立杰;蔡美峰;来兴平;张勇;张海燕;吕兆海;任奋华;;基于AE的深部复变环境下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动力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肖树芳;不同岩石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声学特征[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5 付小敏;典型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及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元辉;袁瑞甫;赵兴东;;不同应力路径对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陈忠辉,傅宇方,唐春安;单轴压缩下双试样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8 林鹏,唐春安,陈忠辉,黄润秋;二岩体系统破坏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地震;1999年04期
9 孙吉主,周健,唐春安;影响岩石声发射的几个因素[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年02期
10 陈槞;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嘉翔;韦立德;陈从新;杨春和;;压剪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Ⅱ):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理论模型及算例[J];岩土力学;2007年02期
2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4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9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10 ;信息与动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9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嘉锡;;序[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4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孙博;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的细观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2 王德超;岩石三轴压缩破裂失稳的声发射突变特征及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清;高应力下大理岩卸荷破裂分形及应变能转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秋红;两种各向异性岩石的力学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博;大姚铜矿砂岩力学和声发射特性及破坏规律分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9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10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96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6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