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突水涌泥是岩溶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建立基于勘察、设计和施工3个阶段突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我国近50 a岩溶隧道(洞)突涌水工程实例资料的系统收集与归类整理,分析隧道突涌水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遴选出突涌水的典型影响因素作为模糊层次评估方法的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出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进行隧道施工前勘察和设计2个阶段的突涌水风险预评价和施工中的动态评价。首先,据勘察资料对隧道突涌水的孕险环境进行初步评价,以确定隧道不同区段降低致险因子影响度的施工对策;然后,为检验其有效性,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进行突涌水风险的预评价;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基于突涌水风险预评价结果的区段特征,全程动态追踪隧道揭露围岩的水文地质、力场和地球物理场等反馈信息,辨识隧道即将揭露区段突涌水风险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进行突涌水风险等级的动态修正,并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区段的风险接受准则和风险控制对策的界定,实现隧道施工期突涌水风险的实时、准确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基于隧道施工许可机制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经三峡翻坝高速公路3条高风险岩溶隧道试运行证明,基于突涌水风险评价的施工许可机制在岩溶隧道突水预测与灾害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湖北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突涌水 风险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 施工许可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8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0461235)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资助项目(2009318000008)
【分类号】:U453.6
【正文快照】: 1引言岩溶又称喀斯特,即岩溶作用和岩溶地貌的总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易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陷落)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由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下形态则称为岩溶地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红波;何锡兴;蒋建军;蔡来炳;;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应对[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杨天鸿;唐春安;谭志宏;朱万成;冯启言;;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3 陈龙,黄宏伟;岩石隧道工程风险浅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4 蒋建平;高广运;李晓昭;罗国煜;;隧道工程突水机制及对策[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国,姜印平;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许永安,徐恒玉;用Excel实现模糊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3 陶宝先;阎伍玖;;基于二次灰关联的山东省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田海波;宋天田;;轨道交通9号线下穿铁路工程风险及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叶耀东;朱合华;王如路;;软土地铁运营隧道病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贾陈忠,秦巧燕,张竹清,黄丽华;模糊数学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04年06期
7 张艳,贾海霞;企业“绿色度”的模糊评价模型与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8 王德利,陈秋计;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王明明,隋伟莹;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损害分析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高慧颖;甘仞初;;基于智能聚类的相关度内容检索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J.S.Wang Y.Li L.Wang Z.G.Cao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China Y.X.Zhang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China Z.F.Li Qinhuangdao Fuli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Qinhuangdao,Hebei,China;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Xiamen subsea tunnel fault[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基于激光测量的自由曲面数字制造基础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程承坪;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付红桥;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5 王小林;农业项目投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叶海旺;土岩爆破智能化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任明仑;企业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周康渠;面向客户集成的产品网络化定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余成龙;汽车新产品自主开发策划理论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10 郭蕴华;面向协同虚拟制造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武;基于PC的脑肿瘤多模态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赵道静;风险投资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李云玲;基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的黄河水量置换及其水权分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次凤敏;完善房地产估价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俞建海;涉及非自愿移民的公共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李婧菲;不确定分析方法在水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方华;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技术的板壳结构损伤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曹于忠;不定需求下的单周期生产批量模型[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曾德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6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蒋建平,章杨松,罗国煜,李晓昭;南京地铁地基下稳定性因素分析及对策[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3 陈亮;黄宏伟;胡群芳;;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黄宏伟;曾明;陈亮;胡群芳;;基于风险数据库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软件(TRM1.0)开发[J];地下空间;2006年01期
5 胡群芳;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计算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2006年01期
6 陈龙;黄宏伟;;上中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实践[J];地下空间;2006年01期
7 张明聚;郜新军;郭衍敬;;海底隧道突水分析及其在翔安隧道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杨小林,王梦恕;爆生气体作用下岩石裂纹的扩展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1年02期
9 赵永贵,刘浩,孙宇,肖宽怀;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3期
10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臻;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方案比选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守刚;李京敏;王路;;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突涌水风险控制措施[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2 李晶;;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科学之友;2011年13期
3 李卫炎;;隧道建设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方法浅析[J];铁道建筑;2011年08期
4 徐德进;;地质雷达在浙江某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5 贺青山;;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6 幸江涛;向国金;文建平;;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7 何德华;幸江涛;文建平;;隧道工程坍塌段施工方案[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8 贾明哲;;我国各种隧道的特点及相关施工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年18期
9 蒋正华;易震宇;傅立新;;隧道拱顶塌方的一种安全处治方法[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10 仇益梅;;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J];混凝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卿;陈肖柏;米海珍;;寒区隧道工程冰压力模型试验[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2 邝宝山;王文礼;张清秀;;台湾地区隧道工程灾变之案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梅志荣;李传富;;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建设中地下水防治有关问题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全胜;李建伟;;浅谈隧道涌水灾害应对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X薠;黄Wf,
本文编号:398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9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