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组建问题

发布时间:2015-03-05 14:19

赵世轩 吉林大学商学院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并且是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条新思路。然而创业企业的成活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可以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一道难题,为了使大学生创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创业的根基便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那么创业团队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创业者的特点和相关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通过分析创业团队所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打造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使创业项目持久发展,实现当代大学生“中国梦”迈出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人力资源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多元化、外向化以及经济特区的建设推广,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这其中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危机的到来和失业率的上升,尤其是以大学生和农民工为主体的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的频繁出现,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解决就业难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力。其中2008926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其他10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201331日出台的企业注册登记新政策中,有三大亮点:第一,执照不在有经营范围。第二,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第三,年检该年报。这就意味着国家对创业的鼓励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鼓励力度越发加大。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 2003,中国创业活动中企业关闭率为8.04%,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导。其机会型创业指数在2005-2010年间是生存型指数的4.7倍。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高于女性大学生。2005年,认为在随后六个月中存在创办新企业的良好机会的比重是32.43%,到2010年,该比重上升到44.13%。但认为创业能力存在不足。尽管有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其实,这是一种没有创业的事前主观评价,是对自身创业能力的一种高估。所以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创业的比率逐年上升,但是企业的成活率却不高。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譬如资金问题,销售问题,市场变动等,而我们认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根源问题导致,即创业团队的组建和人力资源的整合问题。

一、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的组建必定离不开创业者,学者们通常把创业者定义为两类,广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全部人员;狭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核心人员,包括企业创始人或者创业团队。本文采用广义的创业者。学者们对创业团队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一下几种:早期Kamm (1990)以投入资金为标准,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其成员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随后Gartner,Shaver等(1994)把概念范围扩大,在Kamm的基础上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其成员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创业团队的成员还包括对“策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 Watson等(1995)强调了对企业的运作,把创业团队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个体联合成立一个企业或事业,同时又一起运作。而Vyakamam,JacobsHandelberg(1997)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创业者的责任,在企业的启动阶段,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共同努力同时投入个人资源以达到目标,他们对企业的创立和管理负责。第二年Gaylenn.chandlerStevenh.hanks(1998)把创业团队范围精确化,当公司成立时执掌公司内部职能的人或是营运前两年加入的成员定义为创业团队人员,对于公司没有所有权的雇员不包括在内。Leon Schjoedt2000-)对前人进行了总结性概述,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他们对企业的将来负责, 拥有共同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义务, 他们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中相互依赖, 他们对创业团队和企业负责, 在创业的初期阶段( 包括企业成立时和成前) 处于执行层的位置, 并实行企业的主要执行工作,故本文也采用Leon Schjoedt的创业团队定义。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创业需要注意

1.团队的组织认同差异化

大学生创业是组建的创业团队主要合作伙伴的来源是同学、亲属、年龄相仿的朋友群体,而大学生具有的特质是:高学习能力、低社会能力、个性化较强、具有叛逆性、储备较多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性经验、缺少资金和人脉等。所以对企业的宏观把握较少,在组建团队时,缺乏对合作人的价值观判断。由于大学生对创业的渴望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急迫感,当遇到有意向的合作人时,对于都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由于自己的朋友圈常年比较单纯稳定,很难判别对方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否与自己达到一致,所以在组建团队时,比较盲目而从。虽然团队成员容易接受组织的共同意愿,但每个成员的加入目标都不尽相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起初对企业目标实现很明确,在起步期时很顺利,一旦企业进入艰难期时,就会有人打退堂鼓。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坚持的品质和吃苦的精神,另一方面会由于对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分歧,各执己见,对组织失去信心,对组织人员产生怀疑。组织的不认同产生的分歧会导致组织最终的分裂,这就成为创业过程中远方的绊脚石。

2.互补型人才的缺失

大学生在创业团队建设初期,总希望找自己志同道合的,但是对“志同道合”的理解却出现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创业者寻找的组织人员是与自己性格方面相近的人,而不与和自己有差异的人一起组建。这是大学生创业者对相近与差异的认知程度不同,志同道合是共同目标方向相同而非所有方面相同。这里尤其强调的是性格方面,看问题的角度需要多元化,如果一致那很难发现企业未来所面临的问题。所谓的矛盾应该是意见的差异化而最终达到统一,而不是一味的一致。所以在管理层方面,谨慎小心的人负责基层制度的管理,具有野心胆大的人负责战略方向的规划。这是互补型人才,两者合作时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如果都是单一人才,那很难顾及缺失的方面。在专业方面也应该是互补型人才战略,术业有专攻,技术性人员是很难兼顾管理型职位的。

3.不科学的管理

由于大学生的社交群体比较单纯,而企业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在管理时缺少经验。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管理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作为桥梁,也会导致组织逐渐出现分歧化。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缺乏沟通技巧是管理出现难题的重要因素,什么时候沟通,怎样的方式沟通,谁去沟通这些都是往往忽略考虑的。所以在制定很多制度时导致顾及不周,奖惩不公,执行力的弱化,且容易导致组织队员之间的矛盾激化。

4.企业文化的缺失

对于刚刚成立的企业,企业文化往往是许多创业者忽略的因素,一味的去搞生产搞销售,把企业当成工厂,员工当成机器。而没有形成一个精神上家园,没有一个企业自己除了经营业务之外的差异化形象。没有清晰的企业价值观,没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带给员工情感上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会导致员工的流失和懈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空壳。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创业者往往被现实化了,成了金钱的奴隶。缺乏让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情感上产生依赖,而失去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5.创业不“创新”

许多大学生都想创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拥有很好的便利条件,所以大批热血青年开始创业。然而很多成活率低的创业项目基本都是没有创新点的,是一味的去做一个模仿者,没有自己的竞争力。在看到未来比较火的市场就跟风去创业,导致失败。在高壁垒的市场下没有竞争力是无法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位的,所以只有“胆”没有“识”是不行的,“识”即指看到市场空隙,自己产品差异化的突出,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体现。

6.人力资源调配问题

在创业初期,为了壮大自己企业实力和夯实企业的控制权力,创建团队时不免会加入一些自己“关系”同伴,这里包括自己的亲属、朋友。有的是为了拉拢资金,有的是在重要岗位安排“自己人”会感觉放心,有的也是亲戚朋友的委托想谋得一职等。对于这些人,大学生创业在需求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也很难拒绝。然而这些人的加入,组织者对其考核会放松警惕,甚至不考核。导致该“关系”人员与组织目标脱节,尤其在一些重要岗位的设置上单纯的信任,使企业的效益下降。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阻碍,重人情而轻制度,对组织中其他成员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组织中分成党派,合作能力下降,效率也同时降低,给企业带来负效应。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对创业合作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

创业组建团队时,首先要明确组织目标,分析组织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格特质,明确组织者的自身缺陷,寻找对组织目标统一的互补型人才。对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六大特质”进行观察,判断其责任感与决策力、领导力、执着于商机、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创造性、自立和适应能力和胜出的动机,与这些人格特质与组织目标统一的成员建立团队。除此之外,创业者的“五种天赋”也极为重要,精力、健康和情绪稳定、创造力和革新精神、才智和概念化、激励的能力、价值观也是考察合作者的标准。合作者需要有互补的性格、人格,而不是有矛盾的性格和人格,这是需要注意的,而非寻找与自己合不来者去合作,寻找与企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匹配的合作伙伴。

2.明确组织优势与竞争力

    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新型产业的创造,也可以是老产业的继承。但是无论是当开路者还是继承者,都要有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发现市场的缺口,市场的机遇。对竞争核心要毫不犹豫投资和开发,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决策时放不开手脚的地方,不明确组织的优势和竞争力就很难与竞争对手抗衡。突出自己企业的优势,并坚定不移,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3.建立企业文化,注重组织活动培训

在创业起步阶段,,探索式的前行离不开企业的元老们,所以一个创业团队能否具有高度的集中力、团结力和坚持力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好坏。企业在注重硬实力的同时,软实力也是其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之处。注重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环境的温馨感等问题,使成员在企业中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和使命感。举办组织活动,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有精神休息的空间,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激情。在企业进入发展扩大阶段,合理调整企业内部人员,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使新老员工对企业有感激,成长于企业,发展于企业。防止企业核心成员流失,降低员工流失率。

4.建立中国式管理制度

由于大学生的学识比较广范,受一定西方管理学的影响,所以在管理制度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效仿性,然而在中国的企业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面对“关系”处理时,不能找到一个合理方式处理。建立中国式管理,就是在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符合中国文化去设立,而不是直接搬国外的条框。为了防止企业发展的脚步被阻碍,在设立重要岗位和成员分配上一定要慎重,对一些“关系户”的进入要在制度上进行监管,对其创业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在制度下进行管理时,要顾虑组织成员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命令,让员工以好的情绪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沟通是管理的重要表现,而中国式管理的沟通要注意换位思考,使成员之间感受到尊重和平等,有助于团队的和谐共事。管理方式要变通,不要一成不变,没有正确和错误的管理方式,只有合理的管理方式才是使管理变的顺畅。注意员工之间相互的和谐关系,企业去配合员工,员工才能更好的去配合企业,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不易使组织之间形成派系,才能万众一心,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分配岗位时,要以人定事,而不是以事定人,发挥成员的优势去做相关的工作才会使效应提高。

四、结论

本文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对创业项目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创业中构建团队的问题进行人力资源视角的分析。对大学生创业团体的组建提出几点建议,为创建优秀的创业团队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纵观国家经济发展中对创业的政策趋势,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开通了很多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基金,所以未来大学生创业具有良好的前景,把握好创业机会、创业环境,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

参考文献:

[1]张秀娥、王勃,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1)

[2]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3]GEM (Globe Entrepreneurship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0年度报告

[4]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

[5]苏毓敏,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向导,2013(17)

[6]王晓晔,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5)

[8]周可可,浅析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广角视野,2010(3)

[9]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0]张承龙,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2)

[11]Shane, S.,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1):217-226.

[12]Chandler, G.N.,Hanks, S.H. An investigation of new venture teams in emergingbusinesses,[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1998: 318-330.

[13]张秀娥、孙中博,基于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研究[J].商业研究,2013(3)

[14]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1



本文编号:1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