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财务目标,在资金运作、财务收支方面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的规划、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各项财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充分调动部门、单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益,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出发,分析了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全面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指的是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怎样使用资源、取得资源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其是单位整体工作的一个总体规划、安排。财务预算工作目前已经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但由于一些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全面的认识,或没有丰富的实务处理经验,所以在全面预算管理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探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财务目标,在资金运作、财务收支方面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的规划、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全面预算管理将单位总体目标作为工作核心,并基于此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科研经费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保证管理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都贯穿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各部门工作加以明确,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从而为各部门工作表现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二)应用意义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对各责任主体子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其是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可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全过程的控制,其包括对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控制。通过对各阶段、各环节进行控制,将预算管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并在整体上把握预算目标,以助于科研事业单位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单位业绩考核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实现单位业绩考核的控制、监督,以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都处在计划管理体制之下,作为管理者,考虑地更多的是怎样完成科研任务,在预算管理、科研成本控制方面则很少关注,从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任意开支、预算超支等现象。目前,不少的科研事业单位都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预算监督及执行制度,在预算管理责任方面,也未真正落到实处。很大一部分管理者都只是图完成任务,只考虑预算执行进度,很少考虑怎样让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保持一致,从而出现了盲目花钱、突击花钱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质量低下,不确定性突出
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就是开展科研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支出不确定,就会让预算编制无据可循。同时,科研项目的研发周期通常较长,这也增加了全面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所用时间普遍较短,预算编制仓促,并未对项目进行深入的论证、调研,再加上科学预算编制程序的缺乏,更让人为因素在预算编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影响了预算的客观性。在预算编制方法方面,往往也存在编制笼统、脱离实际等问题,不少单位的预算编制都是参照去年的支出水平,略微调整后即形成了本年度的预算,这样编制出的预算必然缺乏科学性,容易造成科研任务与预算的不同步,降低预算编制的可信度及质量。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一些科研人员在编制完预算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并未对预算编制的跟踪分析、执行情况引起充分重视。不少科研事业单位都没有针对项目预算执行有建立起严格、科学的监督制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对于预算调整权利也未建立制衡机制,从而造成了预算控制实际行为的乏力。在项目预算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着随意调整目标、追加预算、无预算滥支、超预算等现象,一些单位在终结项目时,还会因预算未完成而出现突击花钱的不良现象。这些都让预算执行失去了应有的规范性、严谨性,更让前期预算编制效果大打折扣。
(四)内部控制相关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的科研事业单位在完成预算项目后,都未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考核责任人及考核单位时,也主要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主观因素则采取回避态度,而且针对考核结果,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配套奖惩机制,约束、激励机制的缺乏,也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开展。目前,大部分的科研事业单位都没有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这就让预算无法对科研单位形成硬约束,从而使其严肃性、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此外,科研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没有指定不定期或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责任不明,同时也未对预算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所以相应的考核工作也无法真正落实。
三、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单位领导首先应当对全面预算管理引起充分的重视,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让单位成员牢固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在单位内部组织人员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学习,让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财务管理者、科研人员充分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编制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使个人、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把员工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从而调动起单位成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主动性。科研事业单位要将全面预算管理摆在单位管理的核心位置,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整合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二)对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加以规范
全面预算编制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的费用开支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以及其他经济指标进行科学核定,以确定主要的任务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全面预算的编制需要遵循“实时互动、上下结合、逐级汇总、分级编制”的原则,同时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固定预算等预算编制方式来实现。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在预算执行时,要严格落实预算批复制度,针对调整部分,必须经过相关机构或个人的审批,同时在相关程序的约束下调整或执行预算,以免因方法不明确、流程不顺畅等原因造成推诿责任的现象。
(三)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控机制,以保障预算执行落到实处,预算监督工作应当贯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覆盖面要涉及到所有部门与岗位。对预算监督部门、相关责任人、预算执行部门各自的责任加以明确,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针对重大预算项目,科研事业单位要对其执行进度、完成情况进行密切跟踪,严格监督,尤其要在资金收支方面加大预算控制力度,对预算资金的支付及预算执行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在办理固定资产、材料采购付款、委托业务等相关业务时,必须根据预算标准,严格执行。对于超出预算的资金支付业务,必须实施审批制度,以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单位各部门有义务监控本部门预算执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完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应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评价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保障单位整体目标稳步、有序地实现。在完成预算后,要通过各项制度、指标来评价考核预算执行的公正性、客观性,如实反映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奖惩严明。在考核时,若发现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者,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同时还要对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对预算执行进度、准确性加强考核、评价,在预算管理中融入激励机制,执行好的予以奖励,执行差的予以处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其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持与保障,也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更是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尺。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环节繁多,,其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管理过程,所以需要单位领导、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强化单位的预算管理,对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加以规范,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构建一套符合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的全面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雯,于津,傅少华,赵竹明.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117-118.
[2]杨静波. 探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J]. 现代商业,2013(5):107-108.
[3]蒋东权.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161-162.
本文编号:16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