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沟通艺术与管理效能的优化
周雪 四川音乐学院
摘要: 沟通是提升现代管理效率的必备途径,内涵于其中的艺术思维更是可以为优化管理效能锦上添花。现代管理者在不断探寻有效管理路径的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如何由表及里的抓住沟通内核,巧妙运用艺术化的技巧和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沟通艺术,管理效能
一、沟通艺术之新时代内涵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曾说到:“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可见沟通不应仅仅定义为一个说服别人的过程,其更多的是一种相互感染,寻求共识并强化彼此认同的交流过程。
人云“沟通从心开始”,其所诠释的良性沟通过程似乎是依赖感性的直觉去摸索和尝试,所谓的沟通艺术也被认为是一种形而上难以捉摸的意识形态,难以定论。然而事实上,沟通内含基本的技能与方法,存在核心的规律,对其在现代管理应用层面的工具性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在当代管理中,沟通艺术应表征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为优化管理效率,达到管理目标而借助经验,结合实践所采用的各种创新方法、灵活技巧及特殊手段。
二、管理效能中的沟通缺失
(一)沟通意识淡薄
现代管理者常将沟通落行于信息的传递,忽略了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一方面,受传统“官本位”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等级观念严重,决策主观武断,常常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不甘放下架子倾听意见,以至沟通过程演变为至上而下的发布命令和指示传达;另一方面,作为深谙明哲保身道理的下属,在权威主义的影响下,往往最大限度地回避提出相反意见,在明显问题面前瞻前顾后,甚至附和上级的愿望和期待,从而不断强化管理者自我膨胀的意识和固执己见的决心,进而对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置若罔闻。
(二)内部制度困局
在复杂层次的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递经过客观和人为的“利己”筛选最终导致真实性遗漏及信息反馈失调。即使是有心沟通,却无心成行。一方面,管理层次设置较多,来自基层的原始信息经过层次繁多的加工处理和过滤,使得下级的意见和呼声不能准确地传输到决策层,或上级信息传递到基层出现一定的扭曲和失真,产生“沟通漏斗”;另一方面,管理中缺乏一套完善的反馈系统,沟通信息仅仅完成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输出,缺乏横向与双向的反馈交流,以至于信息传递滞后,加之缺乏一定的补救方案,从而使管理工作无端陷入被动。
(三)沟通方式障碍
僵硬的沟通氛围容易让人提高戒备心以致不能尽表其言。一方面,管理者不舍得在沟通时机和沟通环境的选择上花费功夫,在形式上也极少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通讯元素来丰富原有沟通方式,建立多维沟通空间,以致沟通效果不尽如意,甚至事与愿违;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人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显得含蓄谨慎。大部分人为刻意装饰自己的良好形象,或因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常采用模糊的言辞隐晦真实的意图,期待对方挖空心思去领悟和理解,结果反而增加了误解的可能性,加大了沟通的难度。
三、艺术沟通优化管理效能
(一)扫清障碍,营造和谐氛围
管理效能的提升过程需要在沟通意识的重视前提下消除隔阂,谋求共识,避免因信息阻碍而带来不必要的误解。
首先,建立易于沟通的组织结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精简组织层级,建立扁平式管理结构,缩短信息传递链,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并与此同时建立反馈机制,作为管理的一项必须任务和原则在组织内部推行。保证每一个文件都不会“石沉大海”,每一个信息都不会“有去无回”。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更加便捷的沟通空间。例如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随时向上级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工作汇报;也可以通过局域网上的BBS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更可以通过QQ、MSN、SKYPE等聊天软件或者手机微信平台与同事进行无阻隔交流,促进组织成员借助较为便捷和低成本的沟通方式激发参与欲望和投入热情,从而创建一个主动向上、融入情感的学习型组织议事模式。
(二) 凝心聚力,发挥团队优势
沟通氛围冷寂僵化,需要重拾人心,通过建立强势优势的和谐团队文化,激发成员积极为组织发展建言献策。
首先,管理者以身作则,至上而下优化团队氛围。尽量做到多些民主,少些专断;多些鼓励,少些训斥。时刻给予下属真诚的信任,潜心尊重对方的思想和情感,相处之中尽量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在人格上与下属建立平等的交流空间,使得上下级之间既遵循原则,又富有人情味,如此才能增强下属在团队中的归属感和荣耀感。
其次,换位思考,增强内聚力。团队精神依赖于在“和而不同”的宽容文化氛围下寻求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达成潜在的心理契约。在沟通协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设身处地去为对方感同身受,寻求双方的意见平衡点,取长补短。管理者同样需要摒弃漠视基层的主观偏见,在人情关怀和人性理解基础上实现“人和共事”。以此通过增强自身的内聚力来强化整体的外聚力,促进成员树立真正的主人翁意识,与团队同发展、共命运。
(三) 活跃思维,优化管理创新
沟通不是“一刀切”,只要掌握好沟通的时机,因人而异的“对症下药”,配比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就定然可以“药到病除”,甚至是“锦上添花”。
首先,懂得因人而异的给予激励。管理者想要征得下属发自内心的支持和认同,获得真诚的意见和建议,需要花费精力归类和整理不同成员的个性特征和喜好述求,做到“探其需求、获其信任”,因人而异地满足原则内组织所能做到的“给予”,真诚地为一切有利于集体发展的行为和努力提供发挥的平台,并且配比“及时”的奖赏,如此必将加快管理效能的优化。
其次,学会把握时机,建立多维的沟通模式。管理者既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同时要培养灵活创新的管理理念。在沟通过程中,善用非正式沟通形式来提升沟通效率。例如在节假日举办的公司party,员工生日宴会、定期的文艺和体育活动等,都可以促进成员在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传递更多真实的意见和建议。只是需要有效防范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流传,以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纯净,促进管理效能更加准确地达到期望值。
参考文献:
[1]陈进.论企业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市场周刊.2004(02).
[2]戚宏亮,刘颖.有效沟通是现代管理艺术的精髓[J].经济师.2004(06).
[3]陈康敏,李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9(07).
本文编号:1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