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杨莹莹 北京工商大学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组成集团发展模式的趋势势在必行。本文对中外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做以综述,得出中国旅游若要获得良好的国际性发展,必须进行集团化发展,并且要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经济实力越发增强,其表现在方方面面。在旅游行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其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强化,旅游产业在质和量上将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多向度开发,同时世界旅游组织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出了非常高的预期,其预测到2015年时,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我国将位列第一。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被看好,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时可观,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但是从中观角度的旅游企业来看,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虽然在扩大规模,却存在许多不经济的行为和发展模式,如中小旅游企业太多,市场分散度低,产品雷同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较多;集团旅游企业不多,发展模式需待改进等,中国旅游业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属于数量扩展型,如果仍然按照这种经济模式发展,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将很有限。随着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整合和加强,而且面对众多已有的旅游企业发展模式如何对以后的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升级,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二、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起来后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增加,旅游需求产生自然发展起来的,因此,欧美学术界对本国旅游发展模式问题的研究较少。但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是有一些学者研究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化。Ioannides、Dimitri(1994)研究了小型岛国旅游业的状态、转变和活力发展,提出旅游的发展要走环境可持续的模式。John Broham(1996)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外向型旅游发展模式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问题。Noam Shoval、Kobi Cohen-Hattab(2001)研究了政党的转变对于耶路撒冷城市酒店发展模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城市空间模式的变化对旅游业餐饮住宿等的影响。Seonhee Jeong(2007)运用了认知、相关和结构三个维度分析了资本和社区参与对阿米十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我国,旅游的发展主要为政府主导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各学者是众说纷纭。孙晓明(2001)面对我国旅行社出现的战略联盟型经济联合体、区域性旅游集团、跨地区资金联合型企业集团等各种经济联合体模式,他认为跨地区资金联合型企业集团是促进我国旅行社业向规模化发展的最佳模式。吴殿廷(2002)等从政府主导与企业化相结合的角度,把国内32个省市区(包括香港)的旅游发展模式归纳为5 种典型模式,即传统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州模式和香港模式。关于世界各国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田里(2006)从三个角度进行划分: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导向型;从旅游产业形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划分为滞后发展模式与超前发展模式;从旅游产品发展次序,划分为延伸发展模式和推进型发展模式。王彩珍(2007)以深圳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指出“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促进了企业内的资源共享,分散了经营风险。魏小安(2007)提出要放眼国际,从国家企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来学习资本发展的模式,作为一个旅游强国,没有强大的旅游企业,强国是立不起来的。张谷(2010)把旅游发展模式划分为EPT(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发展)模式和TPE(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认为经济带旅游,旅游促经济,EPT模式和TPE模式混合产生作用。章尚正,农珍珍(2010)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质量效益发展模式更有利于强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就酒店行业而言,,邹统钎(1999)也认为组建饭店集团追求规模效益是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高天明、蔡维菁(2006)在研究中外酒店集团60年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酒店集团化发展模式,主要有横向产权发展模式、横向品牌发展模式、横向网络发展模式、纵向产权发展模式、纵向品牌发展模式、纵向网络发展模式、多元产权发展模式、多元品牌发展模式、多元网络发展模式这九种模式。孙希宝(2011)比较了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模式,指出星级酒店注重纵向一体化,而经济型酒店注重横向一体化。
综上所述,各学者研究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很多,但多是针对单个旅游企业而言的。中国的旅游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走上企业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也可增加竞争力,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风险,走上国际化道路。就目前而言,我国有部分旅游企业集团,其发展模式在借鉴国外先进旅游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在更为微观的角度是随行业、国家政策、资本、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在借鉴国外成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对发展模式进行升级研究,形成适合自己的特有的发展模式,也是我国旅游企业和旅游研究学者要进行研究和创新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以国旅、中旅、青旅、首都旅游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华侨城集团、桂林旅游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呈高速发展的态势,众多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和地域拓展,必将带动旅游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进入门槛的提高,使中国的旅游产业形成集团化主导的格局。
参考文献
[1]Ioannides、Dimitri. The state, transnationals, and the dynamics of tourism evolution in small island nations [M].1994.
[2]John Brohman. New Directions in Tourism for ThirdWorld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Vol. 23, pp.48 - 70.
[3]Noam Shoval、Kobi Cohen-Hattab. Urban hotel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the face of political shift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ol.28,No.4, 908–925,2001.
[4]Seonhee Jeong. Assessing 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r the sustainable Amish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M].2007.
[5]张晓明.我国旅行社业经济联合体模式探讨[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 131-134.
[6]吴殿廷,葛全胜等. 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
[7]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95 - 397.
[8]王彩萍.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华侨城的实践及启示[J].旅游科学.2008(22):61-66.
[9]张谷.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兼论西部旅游跨越式发展思路[J].社会科学研究.2010(3):39-43.
[10]章尚正,农珍珍.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强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80.
[11]邹统钎.中国饭店企业集团化战略: 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J]. 旅游学刊.1999(3):13-16.
[12]高天明,蔡维菁.中国酒店集团的发展模式创新[J].商务部.2006.
[13]孙希宝.浅析我国酒店发展模式[J].信息科技.2011(13):109,134.
本文编号:16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