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4:13
本文关键词: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许多组织进行组织结构的大变革以应对全球市场高度竞争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在组织内按等级序列升迁的竞争空前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产生了新的、无法预测的各种工作选择。人们的职业生涯随着时间,根据环境随时进行调整变化,而不像过去是按比较固定的线路和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在职业成功的标准、心理契约、职业流动模式、职业生涯管理责任方面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改变。美国学者Hall用“易变性”来描述这种职业生涯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传统的组织职业生涯理论已不适用新的职业现象,国外关于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研究不断涌现。 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当传统职业生涯向易变性职业生涯转变,中国的员工的职业态度是否在改变?当经典的职业生涯理论不再有效解释职业生涯现象,传统职业路径表征方式不适合反映易变性职业路径的特征,易变性职业路径如何表征其规律;当个体的职业生涯不断随着环境改变时,职业生涯路径依赖是否存在?其机理又是什么?当外力作用产生路径替代,在易变性职业生涯中,这些外力是什么?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线。本研究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现状研究为前提,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路径描述为基础,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路径依赖研究为重点,并探索性研究职业生涯的路径替代原因及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按以下内容展开: (1)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现状研究 本研究首先对国外职业发展模式从传统到易变性的演变进行梳理总结,提出易变性职业生涯出现机理。其次在理论分析我国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背景及其宏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和案例对比分析易变性职业态度,以检验假设。 (2)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的描述与表征 本研究对传统职业生涯路径描述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合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特点,归纳凝炼了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的描述和表征,并进一步通过实证方法探索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规律的定量描述。该定量描述是基于职业生涯发展混沌理论,将易变性职业生涯看成随机过程,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选取营销资深人员的职业生涯路径为研究样本,建立易变性职业生涯转移模型。 (3)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路径依赖研究 本研究把路径依赖理论引入职业生涯领域,重点探索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的适用性及其机理,在建立描述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框架模型。路径依赖理论不否认路径替代现象的出现,本研究通过对样本的质性分析,探索性研究职业生涯路径替代的原因、条件和个人努力,构建路径替代外力模型。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已经具备了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背景环境,传统的职业生涯态度已经改变,易变性职业生涯已经产生。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机理是个体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反映。由于个体所身处的环境明显差别,易变性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的某些特征可以是交叠的。 (2)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较为复杂,我们可以用轨迹客观描述其表象规律,也可从能力发展的角度表述职业生涯路径,还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复杂体,借鉴混沌理论来描述。 职业转移模型较好描述易变性职业转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实证检验其对样本特征的解释性较好。 (3)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显示路径依赖理论适合应用于解释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规律。职业生涯路径依赖定义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很大程度取决于职业生涯的首个工作,一旦开始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路径便呈现前后连贯、相互依赖的特征。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的机理可以表述为:递增收益、不完全的劳动力市场和初始工作的局限性导致路径依赖,进一步讨论,职业生涯路径依赖是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路径依赖的比例显著大于非路径依赖的比例,实证支持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的存在。 (4)职业生涯路径依赖分为三种类型:组织依赖、行业依赖和职业依赖。此外把不属于这三类依赖的职业生涯路径定义为路径替代。在易变性职业生涯中,从整体上职业依赖大于行业依赖且大于组织依赖。三类路径依赖不完全相互孤立,具有交集:职业依赖与组织依赖相互独立;组织依赖包含行业依赖;职业依赖和行业依赖因伴随出现而具有相关关系。 (5)路径替代外力模型由离职原因、具备条件和个人努力组成。路径替代的离职原因也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原因包括职业规划、工作、收入和工作环境;客观原因包括组织原因、忠告鼓励、机会和宏观因素。路径替代具备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大类,内部条件包括:相关经验积累、相关知识积累、元能力和个人特质。外部条件包括:职位空缺、人际网络、机遇和资金。个人努力分为长期努力和短期努力两大类。长期努力包括:筹集资金、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积累人脉和提高能力。短期努力包括调查市场、面试表现、计划、休整准备和主动寻找机会。 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机理进行探索研究及本土化验证,同时对国外易变性职业倾向量表在中国的运用进行修正,把易变性职业态度细分为四个维度。这是对易变性职业生涯理论的有益补充。 (2)解决了职业生涯路径依赖定量描述的难题,对依赖的界定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为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的表述和分析打下基础。 研究建立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理论的描述性模型,并进一步运用专属人力资本理论对职业生涯路径依赖进行分类及梳理其相互关系建立框架模型,还构建了职业生涯路径替代外力模型。这些探索性理论模型填补了职业生涯路径依赖领域的空白。 (3)研究运用随机过程模型,构建定量的职业转移发展模型和职业转移来源模型。特别是职业转移来源模型,追溯职业生涯历史,运用列矩阵来表述来源概率,通过马尔可夫逆运算求得均衡,在定量反映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特征方面属于创新。
【关键词】:职业生涯路径 易变性职业生涯 职业转移模型 职业生涯路径依赖 职业生涯路径替代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36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5
- 图目录15-16
- 表目录16-19
- 1 绪论19-2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9-22
- 1.1.1 研究背景19-20
- 1.1.2 问题的提出20-21
- 1.1.3 研究意义21-22
- 1.2 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22-25
- 1.2.1 研究主题22
- 1.2.2 研究方法22-25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25-29
- 1.3.1 研究内容25-28
- 1.3.2 研究的创新性28-29
- 2 现有研究与评述29-43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29-32
- 2.1.1 职业生涯定义综述29-30
- 2.1.2 职业生涯路径定义辨析30-32
- 2.2 易变性职业生涯研究综述32-39
- 2.2.1 易变性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的不同32-33
- 2.2.2 易变性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的不同33-34
- 2.2.3 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相关研究34-38
- 2.2.4 小结评述38-39
- 2.3 职业生涯依赖性的研究现状及评述39-42
- 2.3.1 经济学视角的相关研究39-40
- 2.3.2 管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40-41
- 2.3.3 小结评述41-42
- 2.4 本章小结42-43
- 3 我国易变性职业生涯现状研究43-68
- 3.1 我国易变性职业生涯产生的逻辑推理43-47
- 3.1.1 国外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演变43-45
- 3.1.2 易变性职业生涯出现机理 对环境改变的一种适应45
- 3.1.3 我国职业生涯环境总体分析45-47
- 3.2 实证研究一 上海营销类资深人员职业态度分析47-58
- 3.2.1 研究目的和内容47
- 3.2.2 实证研究设计47-48
- 3.2.3 易变性职业态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8-51
- 3.2.4 职业成功定义讨论51-52
- 3.2.5 职业生涯态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52-53
- 3.2.6 探索性因子分析53-55
- 3.2.7 因子验证55-56
- 3.2.8 易变性职业态度维度分析56-57
- 3.2.9 结论与意义57-58
- 3.3 实证研究二 易变性职业生涯是否取代传统职业生涯—案例分析58-67
- 3.3.1 公司的环境背景58
- 3.3.2 研究方法58-59
- 3.3.3 数据分析59-62
- 3.3.4 易变性职业态度讨论62-64
- 3.3.5 职业成功定义讨论64-66
- 3.3.6 结论与启示66-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4 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的描述与表征68-92
- 4.1 职业生涯路径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评述68-75
- 4.1.1 经典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68-69
- 4.1.2 职业发展阶梯研究69-71
- 4.1.3 职业发展路径表征71-75
- 4.2 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描述75-79
- 4.2.1 基于流动模式变化的多向性轨迹表征75-76
- 4.2.2 基于心理契约变化的能力发展描述76-78
- 4.2.3 基于混沌理论的路径描述方法78-79
- 4.3 实证研究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转变规律79-90
- 4.3.1 职业转移的马尔可夫链模型79-83
- 4.3.2 研究设计与样本解释83-85
- 4.3.3 营销职业转移发展概率模型实证85-87
- 4.3.4 营销职业转移来源概率模型实证87-90
- 4.4 本章小结90-92
- 5 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依赖模型92-108
- 5.1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职业生涯路径描述的适用性分析92-100
- 5.1.1 路径依赖内涵与外延92-95
- 5.1.2 职业生涯路径依赖理论的适用性分析95-98
- 5.1.3 职业生涯路径依赖定义及机理研究98-100
- 5.2 职业生涯路径依赖分类的理论基础100-102
- 5.2.1 组织专属人力资本100-101
- 5.2.2 行业专属人力资本101
- 5.2.3 职业专属人力资本101-102
- 5.3 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依赖框架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假设102-106
- 5.3.1 路径依赖框架模型102-104
- 5.3.2 组织依赖、行业依赖和职业依赖的关系分析104-106
- 5.3.3 易变性职业态度对路径依赖的影响106
- 5.4 本章小结106-108
- 6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的实证分析108-139
- 6.1 实证研究设计108-113
- 6.1.1 研究内容设计108
- 6.1.2 数据处理方法108-109
- 6.1.3 统计方法的使用109-113
- 6.2 路径依赖假设检验113-118
- 6.2.1 描述性统计分析113-114
- 6.2.2 总体路径依赖显著性检验114-115
- 6.2.3 组织依赖显著性检验115-116
- 6.2.4 职业依赖显著性分析116-117
- 6.2.5 行业依赖显著性分析117-118
- 6.3 路径依赖类别的独立性检验118-126
- 6.3.1 独立性检验设计118
- 6.3.2 独立性检验结果118-125
- 6.3.3 结果分析125-126
- 6.4 路径依赖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126-138
- 6.4.1 研究假设与变量解释126-128
- 6.4.2 路径依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28-131
- 6.4.3 主观总体依赖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分析131-133
- 6.4.4 路径依赖易变性职业态度独立样本T检验133-138
- 6.5 本章小结138-139
- 7 职业生涯路径替代的质性研究139-158
- 7.1 路径替代的质性研究设计139-144
- 7.1.1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139-140
- 7.1.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140
- 7.1.3 信度检验140-141
- 7.1.4 资料分析141-142
- 7.1.5 理论构建142-144
- 7.2 路径替代分析与结论144-151
- 7.2.1 路径替代离职原因分析144-147
- 7.2.2 路径替代具备条件分析147-149
- 7.2.3 路径替代个人努力分析149-151
- 7.3 路径替代转移类型分析151-156
- 7.3.1 转移类型及概率151-152
- 7.3.2 转移类型的转移原因、条件及个人努力分析152-156
- 7.4 本章小结156-158
- 8 结论与展望158-165
- 8.1 主要工作与结论158-161
- 8.2 研究结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61-163
- 8.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163-165
- 8.3.1 研究的局限性163-164
- 8.3.2 研究展望164-165
- 参考文献165-172
- 附录172-17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78-179
- 致谢1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昭时;钱雪亚;;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理论背景及其演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谭乔予;;组织路径依赖的形成与超越——基于自我强化机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3 曾国平;肖梦;;亚成熟文化与“多重职业路径”植入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嘉;;刍议女军官职业发展中的路径依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张坤;张建卫;王稀娟;;基于社会资本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刍议[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龙君伟;论易变性职业生涯[J];中国人才;2002年08期
7 周兢;;进城农民就业的路径依赖障碍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符谢红;;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易变性职业转移模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晓东;;公务员职业发展倦怠和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10 刘元春;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J];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易变性职业生涯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0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