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混合多重二次插值在三维地层可视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9 09:17

  本文选题:三维地质 切入点:建模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地质曲面插值重构是三维地质建模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稀疏的地质钻孔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二次曲面和反距离加权的组合插值方法——混合多重二次曲面插值方法(MMQS)。为了检验MMQS的精度,以peaks曲面作为先验曲面模拟起伏的地质界面、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曲面拟合效果的检验标准,验证了MMQS方法比常规的多重二次曲面插值方法有较好的插值精度。MMQS算法易于编程。把MMQS方法运用到地质界面重构中,在VB.net与IDL平台上开发了三维地层可视化系统3D Geo Vis。采用3D Geo Vis对某工程场区进行了三维地层插值和可视化,显示了3D Geo Vis的有效性和便易性。
[Abstract]:Interpolation re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surface is a hotspot in 3D geological modeling.Based on the sparse geological borehole data, a combined inter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 Quadric surfaces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is proposed, which is called mixed Multiple-Quadric Surface interpolation method (MMQSU).In order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MMQS, the peaks surface is used as the geological interface of the prior surface to simulate the undulation,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nd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RMSE) are used as the test criteria for the fitting effect of the surface.It is verified that the MMQS method has better interpolation accuracy than the conventional polyquadratic interpolation method. MMQS algorithm is easy to program.The MMQ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interface, and a 3D 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ystem, 3D Geo Visis, is developed on the platform of VB.net and IDL.3D Geo Vis is used to interpolate and visualize 3D strata in a project field area, which shows the validity and convenience of 3D Geo Vi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1ZC24,2013ZC04)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3-02-043)
【分类号】:P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凯龙;夏静芬;;开源科学计算与可视化软件引入化学实验探析[J];实验室科学;2012年02期

2 陈少强,宋利好,姚敬金,于峰,李洪宁;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及前景[J];物探与化探;2002年01期

3 尹丽春;殷福亮;刘则渊;;中国数字信息通讯技术前沿演进的可视化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6期

4 庄亚强;张旭春;;基于Matlab的静电场镜像法可视化软件的实现[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5 王福贵;侯建文;;基于Mathematica的线性方程组的可视化求解[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年05期

6 热合买提江·依明;买买提明·艾尼;;SPH方法后处理的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32期

7 李霞;一种新型的可视化软件——IDL简介[J];新疆气象;2002年04期

8 宋歌;;基于关键路径分析的科学发展史可视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9 苏金明;傅荣华;胡卸文;;基于MATLAB的地学可视化实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1期

10 黎芳芳;姜秀杰;刘成;陈志敏;;空间天气模式集成可视化演示软件设计[J];空间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宇;王文斗;;电磁粒子跟踪方式可视化[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梁贞潜;沈兆麟;张春路;丁国良;;可视化制冷仿真软件编制的若干技术问题[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翠玉;曹云东;;电场数值分析可视化软件系统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吴永成;张蓓;郑龙;;利用GraphicsServer实现舰船设计可视化服务[A];'06MIS/S&A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龙;汤广发;邓启红;张_";;计算流体动力学可视化技术的研究——面向对象有限元分析后处理[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马彦;;二维可视化软件2D-DVS(2.0)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7 马志昊;王跃锋;;飞行任务仿真可视化[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明晖;陈胜;欧阳德刚;吴杰;张道明;;可视化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计算软件的编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樊荣;朱卫星;冯志伟;;基于MeteoInfo的雷电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申明;新技术让大数据“看得见”[N];科技日报;2013年

2 ;可视化软件让企业“看图说话”[N];网络世界;2006年

3 汪蔚;用算法改变世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4 记者 李杏;涂子沛:数据治国[N];长江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庆;基于3D可视化地理信息的战术网规划[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余雨;算法可视化软件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杨骐麟;基于BIM的可视化协同设计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梁晓骏;MRI脑部血管分割与可视化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张楠;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平台的可视化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6 石秋艳;蛋白网络聚类研究及其可视化软件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黎芳芳;空间天气预报模式集成可视化软件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8 曹俊杰;Network3:基于FORG3D的网络3D可视化R软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何大林;守时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10 李翠玉;电磁场数值分析可视化软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25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25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