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2:21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摘要】: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总的来讲,公共管理就是以保障公共利益为核心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包含三个方面的管理理论及方式:经济、政治和法律上。公共管理是在不与法律相违背的前提下实行的,可以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在某些活动中提供一些必需品和服务。它包含以下两种特性:一是公共性,二是服务性。基于上述,本文就中国公共事务管理中公民的参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中,本文首先对公共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做了区分,阐述了目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域、途径。其次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公民参与理论对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究,在这一章中重点论述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重大意义,明晰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道德价值以及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作用。最后结合南京、青岛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公民参与情况从公民个人素质、法律保障以及政府服务职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完善方法和途径。在公民方面分别介绍了提高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素养以及培养公民“权利意识”;而在政府层面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善人民代表相关制度;二、加强公民参与权的宪法保障;三、完善决策听证制度;四、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信息透明度;五、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六、通过网络等途径提升公民参与的空间;七、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改变官员认识误区;八、为公民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充分的法律救济。这为推动我国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水平,提升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对深化我国地方政府职能改革、提升执政为民的水平、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公民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5
- (一)研究的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研究综述10-14
- 1.国外研究现状10-12
- 2.国内研究现况12-14
- (四) 研究方法14-15
- 1.文献分析的方法14
- 2.比较分析的方法14
- 3.案例分析法14
- 4.系统分析法14-15
- 一、相关基本问题解读15-23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15-18
- 1.公民15
- 2.公民参与15-17
- 3.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管理17-18
- (二)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域18-19
- 1.选举管理者18
- 2.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18-19
- 3.监督与评价公共事务管理过程19
- (三)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途径19-21
- 1.选举19
- 2.公民听证19-20
- 3.民意调查20
- 4.信访制度20
- 5.政治协商制度20
-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1
- 7.公民监督21
- 8.大众传媒21
- (四)公共事务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21-23
- 1.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高效21
- 2.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21-22
- 3.公民参与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22-23
- 二、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因素23-28
- (一)公民方面: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23-24
- 1.公民缺乏主动性且参与意识淡薄23
- 2.公民参与的能力有限23-24
- 3.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24
- (二)政府方面:公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不完善24-27
- 1.政府信息公开的配套制度不健全24-25
- 2.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听证制度不健全25
- 3.公民参与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25
- 4.公民参与体制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受阻25-27
- (三)法律保障方面27-28
- 1.公民参与权保障的制度体系有待健全27
- 2.公民参与权的法律救济的渠道有限27-28
- 三、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途径28-37
- (一)个人层面:提高公民自身素质和能力28-30
- 1.提高公民责任意识,培育积极公民28
- 2.提高公民的参与素养28-29
- 3.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29-30
- (二)政府层面:创新工作形式,完善公民参与制度30-37
- 1.改善人民代表相关制度30
- 2.加强公民参与权的相关法律保障30
- 3.完善决策听证制度30-31
- 4.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信息透明度31-32
- 5.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参与权32-33
- 6.通过网络等途径提升公民参与的空间33-34
- 7.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改变官员认识误区34-35
- 8.为公民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充分的法律救济35-37
- 结束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连伟;;城市可持续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制度研究——西方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观察;2013年06期
2 荣洁;;新媒体环境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3 邢海东;;公民政策参与浅论[J];学海;2013年06期
4 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问题;2012年10期
5 齐一鸣;陈金金;;浅谈积极推进公民参与公共决策[J];企业导报;2012年12期
6 赵星山;苏W,
本文编号:1046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4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