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中国社会管理新格局下遭遇的问题——一种基于中观机制分析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5 11:00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管理新格局下遭遇的问题——一种基于中观机制分析的视角 出处:《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管理 机制分析 组织研究 理论认识


【摘要】: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这些共识基本上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理论、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虽然可以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为人们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种初步的分析框架和认知路径,却无力在中观层面揭示出社会管理实践中诸多组织机制间的复杂因果链条和微妙互动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分析的层次由宏观层面降至中观维度,进而形成一些更具洞察力和分析效力的研究框架。中国的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同时面临着两条相互影响的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分化的客观情境,发展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横向秩序协调机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诸如"发育社会组织"之类的简单理论预设。第二条主线是如何在纵向秩序协调机制几近高峰的当代中国建立起一种纵横结合的秩序整合新框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遇到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设计一些形式上的保障制度,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中找到一种理性克制纵向秩序整合机制无限自我强化的现实路径。社会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纵向整合与横向协调机制之间的有效衔接,即以何种方式能够推动公众参与并形成有效的社会协商,在激发社会内在活力的同时来强化纵向秩序的合法性,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rmed some basic consensus on Chines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but these consensus is based on civil society theory, governance theory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lthough it can provid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framework and cognitive path for people to think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sense of ideal type. However, it is unable to reveal the complex causal chain and subtl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y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refore, we need to reduc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the macro level to the meso-dimension. Thus, some more insightful and analytical research frameworks are formed. In fact, China's innovative social management faces two main lines of inte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main line is how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soc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Develop a horizontal orde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lexity of this problem goes far beyond "develop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second main line is how to establish a new framework of order inte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where the vertical orde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near the peak. To a large extent. The challenge is not how to design formal safeguards. The key to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lies in how to deal with the effective title between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ake it. That is, how to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form effective social consultation, to stimulate the inherent vitality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o strengthen the legitimacy of vertical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soci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分类号】:D669.3
【正文快照】: 回顾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研究,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正处于一个研究工作的重要分水岭上,而且开始进入知识积累的“瓶颈期”。一方面,我们能清晰地发现过去多年来的相关研究已经日趋在宏观判断上形成理论共识,也指出了一些趋势性的方向;另一方面,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李爽;沈晓宇;;青年自组织备案制度初探[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沈原;;社会的生产[J];社会;2007年02期

4 周雪光;赵伟;;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孙立平;;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6 姚华;王亚南;;社区自治:自主性空间的缺失与居民参与的困境——以上海市J居委会“议行分设”的实践过程为个案[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期

7 孔繁斌;;中国社会管理模式重构的批判性诠释——以服务行政理论为视角[J];行政论坛;2012年01期

8 周瑞金;;社会管理的历史、现状与创新[J];炎黄春秋;2012年04期

9 侯琦;魏子扬;;合作治理—中国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10 徐治立;;科学治理多元参与政策理念、原则及其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顾陈军;;安徽省民间组织的发展问题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尹保华;公民社会与社会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尹玮;;浅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中的地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金辉;王永莲;;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愿失灵[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7 蒋灏;;埃及公民社会伊斯兰化及政府对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8 吴江生;苏玉菊;;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功能与合法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锐,司军鹏;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创新[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艳红;张秀华;王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辩证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万江;;土地制度困境与工业用地价格管制失败[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杨竞业;;“社会管理”概念的阐释与重构[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孙圣勇;;乡(镇)社会组织管理“以社管社”机制探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8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井敏;;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处理好的三组关系[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10 卢正涛;;近一年来政治学研究的状况——政治制度与政策部分[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邹舒然;网络传播对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小倩;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成路径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慧;我国环境NGO的发展与完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国;改革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7期

2 喻国明;;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J];人民论坛;2009年15期

3 申静,王汉生;集体产权在中国乡村生活中的实践逻辑——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建构过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4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折晓叶,陈婴婴;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6 张建君;政府权力、精英关系和乡镇企业改制——比较苏南和温州的不同实践[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7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周怡;;寻求整合的分化:权力关系的独特作用——来自H村的一项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9 周飞舟;;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高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华;政策执行与行动者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童根兴;北镇家户工:日常实践逻辑与宏观政治经济学逻辑[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J];新长征;2011年11期

2 呼俊敏;;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J];先锋队;2011年20期

3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J];人民调解;2011年11期

4 李觅;;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5 田伟宏;;深圳社会管理的风险与创新[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年05期

6 聂文权;;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中国人大;2011年19期

7 郑恒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路径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10期

8 许勤华;;加强社会建设惠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促和谐——杭州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践探索[J];杭州(我们);2011年08期

9 葛延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杭州(我们);2011年07期

10 汪寅;;创新社会管理 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J];当代广西;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金柱;;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社会建设体系——对北京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于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坚持的基本原则[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明哲;;关于提升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的几点思考[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柯利;;邓小平的实践哲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刘洋;王国勇;;国外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戴向阳;;领导干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韩勇;齐先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深化楼栋关协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A];全国基层关工委工作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11年

9 周红梅;李军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领导干部必须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勇;齐先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皓;北京社会管理研究中心成立[N];北京日报;2008年

2 中共珠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邓光忠;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维护农村和谐稳定[N];衡阳日报;2008年

3 记者杨宝迪;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创造奇迹[N];长春日报;2009年

4 戎明昌 郑发伟;“中心”建设重在解决社会管理问题[N];南方日报;2009年

5 首席记者 洪梅芬;上海围绕民生和稳定两大重点探索社会管理格局[N];解放日报;2009年

6 记者 周崇华;创新社会管理实现长治久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葛重兵;南通五大中心创新社会管理[N];江苏法制报;2010年

8 汤新秀;街道层面社会管理的现状[N];中国社会报;2010年

9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携手攻坚“解题”之年[N];珠海特区报;2010年

10 刘璇;新浦法院创新社会管理新途径[N];连云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百花;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马克思主义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4 马明申;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范力;国家实物储备调控机制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潘克西;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何莉;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法丽娜;法制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淼森;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燕;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6年

3 林洪;职能转变视角下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宏;转型期基层政府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于海涛;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兴彪;外来工职业病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中华;善治理念下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高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社会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会方;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变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宫秀丽;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思想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8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