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规范性行为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参与效能 出处:《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民参与可从行为的广度、强度、深度和宽度上拆分为四个维度。合理且有效的公民参与需要在考虑政策项目类别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适度满足四个维度的发展需求。推动政策参与走向成熟,建构科学的行为结构需基本满足四个条件,即,推进公共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培育社会组织,实现有组织参与;政府与公民的真诚沟通,互依互信;确保政府回应,实现参与的动态平衡。
[Abstract]:Citizen particip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in terms of the breadth, intensity, depth and width of the behavior.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project categorie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four dimensions moderately, to promote policy participation towards maturity,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behavior structure needs to basically meet four conditions, namely, to promote public management education, improve citizen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Cultivat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realize organized participation; Since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mutual trust and mutual trust; Ensure government response and achieve a dynamic balance of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
【基金】:2012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公共治理资源向基层社区有效下沉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政府支持公民参与的信念在于:“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的公民好过消极被动的公民,而且公民参与具有优化公共管理过程的作用。”[1]公民参与可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公民的政策偏好,可使公民成为政府“艰难政策”的体贴评估者,可使政府获得更高的民众支持率和合法性存量,从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光斌;;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陶国宏;价值、路径与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浅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缪仲妮;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2 曾凡斌;;BBS的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4 朱光磊,杨立武;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J];南开学报;2004年05期
5 杨光斌;;我国现行中央—地方关系下的社会公正问题与治理[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6 王军;;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2期
7 杨光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J];学海;2007年01期
8 杨光斌;李月军;;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J];学海;2008年02期
9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年04期
10 何增科;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道路[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永琴;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2 苏建红;;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J];理论观察;2008年03期
3 刘文;;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4 岳海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挥公共政策协调功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5 缪匡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背景及现实选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敏;;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白德全;梁敬斋;;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唐云锋;赵俪珏;;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回应机制的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吕宁,于骞;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制约因素及补救措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储岳峰;;服务而非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道军;;公民参与及其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易新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的现状反思与完善路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鄯爱红;;公共政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作用[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李海峰;;公共政策辩论中公民参与探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林
本文编号:147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47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