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海洋环境管理 政府激励机制 企业 公众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环境管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已作为战略得到了深化。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有效推进还需要多方面努力。我国现行的海洋环境管理模式是一种政府单中心的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到微观层面的执行监督,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直接操作,并大量使用强制性控制手段,其他力量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当有限,与此同时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导致了海洋环境管理效果的不明显。当前,我国正在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其要义之一在于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但是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海洋环境管理多元主体的参与需要经历一个自发而漫长的过程,就当前我国的形势来分析,不管是从企业保护海洋环境的主动性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来看,还是从政府海洋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设定来看,多元主体共同管理自发形成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同时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的紧迫性也不允许我们长时间等待它的自发形成。所以在我国海洋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肯定政府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和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来促进海洋环境管理成效的提升。 因此,海洋环境管理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社会公众也能够参与到政府管理过程中去,支持配合政府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文章重点剖析了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海洋环境管理的特征,认为要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的发展,必须改革当前政府单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合作共治的局面,充分发挥政府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文章从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中政府激励机制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阻力,在借鉴发达国家有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的发展。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man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our country,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deepened as a strateg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is not only in theory but also in practice. The current mar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odel of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government single center management model, from the macro level policy formulation to the micro level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Most of them are operated directly by the government, with a large use of mandatory control. The space for other forces to play a role is quite limi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verburdened, resulting in a lack of effectivenes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t present, China i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ne of its main points is to advoc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subjects, but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eeds to undergo a spontaneous and long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whether from the initiative of enterprises to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enthusia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r from the setting up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s marin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mfulnes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urgency of governance do not allow us to wait for its spontaneous form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affirm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play an active guiding role, and mobilize the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hrough a certain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main bod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can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holds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of single center of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the situation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public cooper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public.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宏谟;;保护海洋环境 促进海洋事业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4年01期
2 李百齐;;加强海洋管理 保护海洋环境[J];理论界;2007年12期
3 高战朝;加拿大海洋环境管理立法状况[J];海洋信息;2005年01期
4 肖文文;;中韩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比及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5 杨金兴;;关于《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的说明[J];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0年02期
6 翟勇;;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的主要内容[J];中国人大;2000年04期
7 杨金森;;海洋管理的基本问题(一)[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6年02期
8 杨振姣;吕建华;;法制化海洋监察管理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9年04期
9 ;要树立“海洋国土意识”[J];求知;1998年09期
10 李海清;;海洋综合管理问题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琪;刘芳;;海洋环境管理: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兼论海洋环境管理的网络治理模式[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谢伟;;香港与内地海洋环境保护法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宁清同;;南海生态安全的法治保障探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4 胡仕杰;樊冰;;引导船舶向认可机构退岸污染废弃物浅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顾中磊;黄剑明;;深入推进《防污条例》,初探大榭辖区油码头安全防污联动机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斌;;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蓝色生态屏障建设[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7 刘坤;;《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与海事监管探讨[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倩;张继平;;海洋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功能与实现——基于对油污污染赔偿的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9 孙英君;高振会;崔文林;杨建强;于子江;王友亮;;海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构建[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李权昆;;海洋环境保护的政府行为及其反思[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国海洋环境管理存在结构性缺陷[N];中国海洋报;2011年
2 刘赢 陈月峰 记者 赵晓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N];锦州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段宏程 YMG记者 诗星;交通水运防污条例惠及海洋环境保护[N];烟台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彭丽;海上环保责任石油巨头首当其冲[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闻欣;《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公布[N];中国交通报;2009年
6 记者 秦佩华;国务院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N];人民日报;2009年
7 李洪文 兰博;为了龙江的绿水青山[N];中国水运报;2010年
8 林乃鹏 程龙;防治海域污染管理条例实施[N];温州日报;2010年
9 陈明剑;保护海洋环境实现资源有续利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10 记者 陈翩翩;明确油污岸滩清除主体[N];珠海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东;罗源湾重金属环境和沿岸产业布局相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范晓莉;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与国际合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朱建庚;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高益民;海洋环境保护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范俊玉;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相君;区域海洋污染应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层次化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朱贤姬;中韩海洋环境管理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失;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丛冬雨;我国区域海洋环境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杨;海洋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董莹莹;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法律途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冯铁军;南海东部钻井平台海域环境保护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6 钮晓鹏;基于J2EE的WebGIS平台研发及其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7 高威;可持续发展观与海洋特别保护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赵丽静;海洋环境行政指导制度困境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王传s
本文编号:1522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52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