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政务视阈的负面网络舆情导控研究
本文选题:公共管理 + 电子政务 ; 参考:《情报杂志》2014年05期
【摘要】:为探索政府分阶段引导和控制负面网络舆情的新途径,在电子政务视阈下,根据网络突发事件在萌芽、爆发、扩散、转折、消失期的特点,在分析负面网络舆情的危害及现有电子政务应对负面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受导数原理启发,建立了针对政府的负面网络舆情分阶段演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导控策略。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定量,为政府监管网络舆情事件提供了决策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way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and control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stages, under the sight of E-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t events in the bud, eruption, diffusion, turning point and disappearing perio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harm of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existing e-government dealing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inspired by the derivative principl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tage evolution of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or the government is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guida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is also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and quantitative, and provides a decision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ents.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锦德;刘咏梅;;基于不完全信息演化博弈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羊群行为[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2 王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李欲晓;;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0年11期
4 丁菊玲;勒中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02期
5 兰月新;邓新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8期
6 张义庭;谢威;;基于熵理论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五力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2年11期
7 舒国燕;;电子政务视阈下的网络舆情主导权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年05期
8 肖文涛;范达超;;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锋;;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12年10期
2 王志坚;李永忠;;政府公共关系重构:理念、困境及对策[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3 周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及应对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张明;;试论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J];福建法学;2013年01期
5 曹远;;当代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3年11期
6 闫育周;樊琳;寇晓东;蒲传新;;系统理论视野下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与干预机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蒋晓白;;浅析基层工商部门网络舆情现状及危机应对措施[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10期
8 李文娟;孙毅;兰月新;;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防御性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年04期
9 杨小林;;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机理与应对机制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1期
10 王凯燕;秦江涛;;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晓林;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宇;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规律与整体性治理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2年
2 周思思;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网络舆情挖掘[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正义;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董亚倩;高校网络舆情演变规律及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向妮娅;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顾洁莹;基于SNA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邓惠惠;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松旺;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傅文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可视化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张明;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群;;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2 韩立新;霍江河;;“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2008年06期
3 赵楠楠,谢文艺,魏诚;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黄爱斌;;关于网络舆情的引导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5 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张紫琼;叶强;李一军;;互联网商品评论情感分析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7 聂哲;李粤平;温晓军;何国坤;陈健;;个体间相互影响的网络舆情演变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4期
8 王辉;王晖昱;左万利;;观点挖掘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1期
9 许莹;黄宇驰;;基于熵理论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变迁分析[J];科研管理;2008年S2期
10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阿宁;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构建在Lotus Domino R6之上的安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解决方案[J];办公自动化;2002年06期
2 李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及实施策略[J];办公自动化;2002年02期
3 吴江,徐波,顾平安,张锐昕,江源富,卢平,苗燕民,周苏岳,钱军,戚鲁,梁志坚,柳进军;中国电子政务--进行中的对策 运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J];电子政务;2004年Z2期
4 张yN;王小妮;;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浅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7期
5 宁家骏;;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六十五) 无处不在的电子政务服务[J];中国信息界;2007年Z2期
6 李翔;;从配角到主角 中国电子政务应用蜕变二十载[J];数码世界;2008年09期
7 刘印海;;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J];信息网络;2009年03期
8 ;科技部启动“科技电子政务系统”项目[J];中国信息导报;2001年11期
9 张艳;;实现开放环境下、一体化的基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J];办公自动化;2003年11期
10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审计[J];计算机安全;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小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付翠莲;;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阚劲军;周志逵;;Web Services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探索[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4 陈庆云;;公共管理的社会化[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5 齐冬梅;;电子政务与政府能力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唐京利;;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结构[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戈华清;;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二平;陈丽君;马红宇;;公共管理的心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希光;;恐惧来自病毒?还是媒体?——非典报道的象征意义[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10 杨锐;;试论生态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霈恩;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主题[N];光明日报;2005年
2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汪玉凯;电子政务需要复合型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3 ;电子政务破解“烟囱林立”困局[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滨;高效快捷一网通[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黄建胜;山丹电子政务系统投入使用[N];张掖日报;2007年
6 郑燃;电子政务如何降低IT投资风险[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7 朱必义;精河有了电子政务新“名片”[N];新疆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 徐德坤邋通讯员 吴旗;玉州区全面推广电子政务办公[N];广西日报;2007年
9 程超;青岛:推行“电子政务一证通”[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曾庆斌 杨珂;济源成功探索电子政务新模式[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科;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4 钟哲;行政伦理视域下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杨洋;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6 陈福集;电子政务系统中面向公众的信息集成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徐承彦;论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红梅;基于价值分析的我国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董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统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豪;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张志全;中国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管立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及其系统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丽娜;电子政务系统在网络招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金雪妹;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余远;电子政务视角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7 杨志逍;地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王洪彩;电子政务及其在房地产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轶君;中国电子政务“就绪”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贺佐成;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3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