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19:27

  本文选题:区域管治 + 环首都经济圈 ; 参考:《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摘要】: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regional governance" in metropolitan area,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govern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circle around the capital c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patial integrat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regional 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focal points of regional governance to accelerate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round the path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the regional governance model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the economic circle of the capital city, in which the multiple stakeholders participate in the regional coope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affairs. On this basis, the focal point of regional governance is to implement the unified planning of urba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the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patial network,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dock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soft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he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manage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mon market.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02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1350113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2YJ065)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军;刘志彪;;我国分权治理下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不相容与选择偏好的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2 朱同丹;;一般城市融入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J];城市问题;2007年11期

3 王铮,马翠芳,王莹,翁桂兰;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4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5 刘佳;马亮;吴建南;;省直管县改革与县级政府财政解困——基于6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6 周恩毅;胡罡;徐晓飞;;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城乡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2期

7 郝朝军;朱福兴;张赴宁;;总部经济及其对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8 陈君;陈颖佳;;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趋势下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市场论坛;2011年01期

9 张京祥;;省直管县改革与大都市区治理体系的建立[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10 张艳;程遥;刘婧;;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群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蒋兴;何力;欧阳东;徐彬;;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2 余斌;李星明;曾菊新;;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3 张兵;金凤君;于良;;基于区域化过程的边缘地区发展模式——以南阳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陈群元;宋玉祥;喻定权;;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5 李金龙;雷娟;;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有益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6 朱军;;单一制国家财政联邦制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7 许箫迪;王子龙;李晓雯;;区域知识溢出的集群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8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Policy of Producer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in Beijing C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Beijing,Tianjin,Shanghai,Guangzhou and Shenzhe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9 孙建;吴利萍;;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区域研发宏观效应评价[J];西部论坛;2010年01期

10 张锦宗;朱瑜馨;曹秀婷;;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唐丽艳;王秉坤;;面向学习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传导路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6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方创琳;;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锦生;;构建“晋商”历史文化城镇群的设想——“晋商”遗产廊道与文化线路的发展[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问题与对策建议[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谭一m:;杨永春;齐君;王娟;豆晓;;培育型城镇群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晋北中部城镇群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旭晓;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中心城市内涵式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吉平;浙江省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尤文龙;我国省直管县问题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苗清;中国财政资源向上聚集的自我实施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唐晶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黄贤凯;广东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顾高翔;地理结构作用下经济危机发生与发展的ABS动力学建模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霞;上海LED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会慧;区域空间分异格局下的“弱市强县”发展路径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晓磊;以总部经济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亚;乌昌党委——跨行政区域的联合党委[J];小康;2005年11期

4 林汉川,何杰;法制、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来自中国东、中、西部七省市的调查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5 杨志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从财政的省直管县到重建政府间财政关系[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6 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7 阎小培,方远平;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模式探新——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6期

8 张京祥,沈建法,黄钧尧 ,甄峰;都市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行政区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9 沈建法;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以香港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10 许学强,周春山;论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区的形成[J];城市问题;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立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楚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柴锡梅;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总部经济热”中的“冷”思考[J];中国投资;2004年04期

2 李政;海淀、朝阳再掀总部经济高潮[J];中关村;2004年10期

3 庞丽静;王军;;“总部经济”的青岛思维[J];招商周刊;2004年41期

4 叶连敏;;刍议发展有温州特色的总部经济[J];浙江统计;2007年04期

5 曹禄金;;发挥城区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总部经济[J];江苏政协;2008年11期

6 李政;整合的文化——总部经济的上层建筑[J];中关村;2004年08期

7 赵弘;总部经济:京津冀区域合作新思路[J];领导之友;2005年01期

8 高小勇;“总部经济”冷思考[J];商业文化;2005年06期

9 ;总部经济:探索大企业和大城市的双赢之路[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50期

10 许为平;;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发展[J];时代经贸;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正伟;;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区域选择研究(2004年)[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丰杰;;打造药湖总部经济区 推进“丰樟高”城市经济圈发展[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魏达志;;增长极视野下的中心城市与城市群——论深港经济一体化与粤港澳世界级大都会圈[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连云;;如何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经济竞争力[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康志祥;;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经济学考量及路径选择[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夏凤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温州海外华商经济转型的思考[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宏建;北京总部经济“路线图”确定[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彭兴庭;说“总部经济”[N];光明日报;2004年

3 ;总部经济潮涌京城[N];科技日报;2004年

4 见习记者 穆文斌;“总部经济”之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记者 李玫 实习生 李秀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N];深圳商报;2004年

6 尤海峰;“总部经济”助破“低小散”[N];温州日报;2005年

7 钟蓝;总部经济潮涌北京[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龚震;把握“总部经济”的控制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华;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成都跻身第二能级[N];成都日报;2008年

10 商报记者 姜琳琳;20年 丰台园变身科技总部经济区[N];北京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思利;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劣势和优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军鹏;长春东北亚总部基地的经济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佳;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孙燕;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总部经济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5 俞若希;杭州总部经济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汪书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区域管治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叶江华;案例研究:松山湖产业总部经济区营销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静雯;成都金融东大街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杜黎明;重庆总部经济探析[D];重庆大学;2007年

10 王立莹;总部经济框架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3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23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