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19:33

  本文选题:高校毕业生 + 就业指导 ; 参考:《河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教育改革政策以来,一方面确实达到了当时“带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扩招目标,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的国人能够享受更高学历的教育,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政策也由“包分配”方式转向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俨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关于经济发展之大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讲,这一方面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毕业生综合素质下降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的原因。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仅为159万人,而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人。16年的时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了近5倍。随之带来的则是越来越高的大学生失业率。然而,在宏观环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现实条件下,高校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作为大学生需找合适工作的重要依托,作为连接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的桥梁,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公共管理研究相关理论与知识,结合笔者在沧州师范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经历,首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一定分析;其次,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在对沧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体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服务体系队伍、改进服务体系方式、丰富服务体系内容和加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健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议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olicy of "expanding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1999, on the one hand, China has indeed achieved the goal of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at that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more people can enjoy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qua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ployment policy of our country also changed from the way of "package distribution" to the way of "two-way choice and independent choice of employ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affect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macro level, this is caus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reason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The data show that in 1999,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was only 1.59 million, but in 2015,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reached 7.49 million. In 16 years,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nearly fivefold. What brings along is the higher and higher un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under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that the macro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cultivation, as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ind suitable jobs,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college graduates and recruitment units.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for college graduat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us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of guiding and serv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irstly analyzes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employment;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for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rom fiv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fecting service system, improving service system, enriching service system content and strengthening service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生,刘敏超;试论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S1期

2 黄玲;如何帮助卫生中职学生走出高校扩招的困境[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11期

3 孟景舟;高校扩招的理论与经济背景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燕文权,丁克毅,邓晓琳;高校扩招与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5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出路[J];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09期

6 谭源渊;黄孙庆;;影响我国高校自主创新的若干问题[J];高教论坛;2007年01期

7 刘婷婷;;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J];硅谷;2008年01期

8 韦庆辛;;试论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重大意义[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3期

9 赵娟;;浅谈高校教育的改革与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10 王裕祥;;浅谈就业趋势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J];黑河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明;;提升贵州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和建议[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黑龙江高教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组;;对我省高校“两课”评估的初步研究——黑龙江高教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司林波;;从经济人的视角看我国的高校扩招[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4 李漫红;苏明飞;;高校扩招背后——谈大众教育及其未来之路[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5 陈盛荣;;高校实施人才战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何彦;;也谈高校扩招[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陈昌礼;陈燕菲;龚维;耿們;;高校扩招背景下工科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浅析[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恩胡;;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激励[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9 王恩胡;;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激励[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林;谢梅;;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三生教育”中的作用[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薇;重庆减慢高校扩招速度[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任敏;同分考生增多部分高校扩招[N];北京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夏越;民办高校教师从哪儿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新华社评论员;稳定高校扩招 做好就业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春;高校扩招 别“发烧”[N];科技日报;2000年

6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聂卉 邓玲;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N];四川政协报;2003年

8 张魁兴 河北 职员;谨防高校像国企一样倒闭[N];华夏时报;2007年

9 周琼 于宁;众多高校面临还贷危机[N];云南政协报;2007年

10 王攀;高校扩招谨防“大跃进”[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达轩;论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仲丹;高校激励模式有效性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岚;“985工程”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庆辛;新时期中国高校稳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杜迪;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对高校维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双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晓彤;基于双重性人才需求的高校双重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赵艳丽;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李晓松;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丁征强;高校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8 周思宇;我国高校反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罗艺郗;我国民办高校债务纠纷防范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柳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1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41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