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我国“政策问题界定”公共性取向的现实偏离

发布时间:2018-10-22 18:17
【摘要】: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问题界定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问题界定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问题界定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实现问题界定公共性取向的回归,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Abstract]:Public policy is the main way and mea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public affairs. The public policy takes the public policy question as the object, through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en maintains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city is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e of public policy.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policy process and the carrier of social public interest, public policy issues also express its social value through public sexual orientation. Therefore, when social issues enter the government agenda and become policy issues, we must take publicity as the funda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define the policy issu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s the basic premise, and ensure the publicity and equality of the definition of policy issues. Democracy and legitimacy. However,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public policy in our country, social problems do not enter the government agenda according to the public will,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sult is insufficient and so 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turn of defining public sexual orient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main contents of public sexual orientation and to reflect objectively and rationally on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policy issue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研究》(09YJA630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参与绩效评价》(12YJC630296)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环境群体性冲突及其对策研究》(L11BZZ015)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鑫;周育国;;公共性的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詹中原;;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3 高富锋;;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回应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强彬;;和谐语境下协商民主在公共政策问题治理中的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靳媛媛;;论“问题界定”的公共性取向——基于中国公共政策语境下的考量[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丽;;论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谢静;;精英模型公共政策分析中媒体作用的反思[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徐湘林;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叶大凤;;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6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7 岳公正,阎中兴;养老保险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矫正路径[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刘道远;;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研究——基于《物权法》的若干思考[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9 周莉,苏宁,陈丽荣;林业财政贴息政策的综合效益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分析[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雪华;;论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范帅邦;;小团体选举决策的形成机制与实验经济学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凯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昆明市产业发展战略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龙海波;;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撑、质量标准与实际测度[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杜亮;;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W,

本文编号:2287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87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