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创新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urbanization, the massive migration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hollowing out and seriously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Rural community, as a product of the needs of rural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government public management. The expression of demands and the exertion of many governing functions such as cultural guidance provide a scientific path choi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ollowing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分类号】:F320;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2 项继权;;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J];理论学刊;2007年11期
3 卢向虎,杨延梅,蒋宗杰;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05年06期
4 林聚任;;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J];人文杂志;2012年01期
5 林孟清;;推动乡村建设运动: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正确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6 管义伟;;中国农村社区政治性建构的特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01期
7 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唯实;2004年04期
8 王淑霞;唐爱华;;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区文化的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研究[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民;倪红雨;;“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徐世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车亮亮;韩雪;;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杨亚楠;;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6 张志胜;;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7 张欢;;浅谈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治理的影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李增元;;村治模式转型:由封闭性自治到开放性自治的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9 侯丽艳;赵亚霄;胡蝶;;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10 朱琳;刘彦随;;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影响因素——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卢爱国;;建国以来社区建设的演进路径和基本经验[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荣清;张凤荣;郭力娜;;外出务工农民放弃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芳霞;;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创新研究——以“枫桥经验”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晨;;“空心村”现象及其治理措施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世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全明;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中国道路及其实践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贤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姚锐敏;“行政下乡”与依法行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文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后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贾先文;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许远旺;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司武林;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亚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2 王钧超;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的指标置换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培蕾;欠发达农区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魏杏杏;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秦伟山;基于GMDP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旭鹏;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及优化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娅蓉;“空心化”境遇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小华;农村“空心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丽;论社会资本与中国和谐社会的实现[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3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4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5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6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7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8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李钢;陈辉;;黄淮海平原中部地区村庄格局演变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9 张正河;卢向虎;;农村宅基地的整治与增值[J];调研世界;2006年01期
10 唐志军;王玉霞;;“空心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治理——对湖南永州市农村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远旺;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有了权威指南[J];乡镇论坛;2008年05期
2 姜力;;把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引向深入[J];乡镇论坛;2008年05期
3 姜正林;;要重视农村建设的“五个不等式”[J];城乡建设;2008年11期
4 叶齐茂;;欧盟十国“新农村”[J];协商论坛;2006年11期
5 本刊县域经济观察员;;农村社区建设的“试验田”[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16期
6 孙树仁;;农村社区建设几个“定位”问题的探讨[J];乡镇论坛;2008年02期
7 王斯;;广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J];农家之友;2006年11期
8 ;青岛胶南农村社区经验首次成为全国榜样[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14期
9 朱勇;孙玉琴;;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经验综述[J];中国民政;2007年04期
10 李学举;;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四个重点[J];乡镇论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兰;;浅谈广西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蒲瑶;;构筑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基础[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文载想;;工业兴村建新村 转移农民富农民[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立东;董庭友;;关于绥滨农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6 崔伟;王楠;崔金龙;;辽宁省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的探讨及其对策建议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顾海英;刘红梅;王克强;;上海市城镇化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兼论现行农村宅基地运行机制的不足[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8 戴志伟;;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金会;;抓城强工带农 加快三化进程 努力实现绿色米都科学跨越[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新立;;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焦亮;肯定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绩[N];新乡日报;2009年
2 段新宇;本溪市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9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张远铭 通讯员 范丰业;南海大沥全面铺开农村社区建设[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新乡县古固寨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李书新;建设新农村 做好“六到位”[N];新乡日报;2010年
5 陈明江 记者 韩洁;我市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发展[N];遵义日报;2010年
6 任相国 薛林玉 刘金伟;分类施策推进农村社区建设[N];德州日报;2010年
7 高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惠民工程[N];洛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赵增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N];滨海时报;2011年
9 通讯员 郭好进;东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N];金华日报;2011年
10 朱德能 记者 李志能;华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N];玉溪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太碧;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周文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范德林;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陈世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晔;中国农村不同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张小兰;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徐琴;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晓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秦岭;中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曾宪梅;我国农业人口流动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岳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廷华;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李瑞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冯木彩;诸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与政府引导[D];青岛大学;2008年
8 杨琼;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刘艳军;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金卫华;基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4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34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