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国际产业转移中先发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0 09:10
【摘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遵循"以行政区为域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经济区域为域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建立→新型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善治目标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总动力源于市场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先发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及治理模式的构建,为中西部地区探索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了借鉴,同时为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Abstract]:The path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n China follows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with economic region as the domai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flat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will realize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The overall motive force of this institutional change comes from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mode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explore and realize the region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odel suitable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产业转移中我国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机制研究》(11BGL07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产业转移合作中地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研究》(10YJA630108)
【分类号】:F1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余长惠;;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合作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曹俊德;;“三圈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决策方法论意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罗若愚;邹玲;;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合作治理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童传贵;;基于“三圈”理论视角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06期

2 黄科宏;侯连秀;;城市管理政策设计实践研究——以广西“城乡清洁工程”实践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12期

3 郑云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5期

4 朱国龙;;基于“三圈理论”看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美国为例[J];开发研究;2011年06期

5 安世民;郭秀云;;企业选任管理人员的新视角——以“三圈理论”为战略分析工具[J];商场现代化;2011年19期

6 安世民;郭秀云;;用“三圈理论”选任管理人员[J];企业管理;2011年10期

7 唐金文;;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保护与开发对策——以清朝张鹏翮遗迹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邓凡;;建设成都经济区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22期

9 徐君;;国内经济区的发展实践对中原经济区的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现宏;江门市廉政公积金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知;;试论“三圈”理论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2 豆建民;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的原因、问题与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3年11期

3 黄奇;戴清;丁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行政治理模式[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4 贾舒;孙超英;;成渝经济区科技资源整合路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年05期

5 施雪华;论政府能力及其特性[J];政治学研究;1996年01期

6 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3年04期

7 刘汉屏,刘锡田;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J];改革;2003年06期

8 盛海波;;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构想[J];特区经济;2008年11期

9 付实;;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第五极——成渝经济区优劣势分析[J];西部论丛;2006年01期

10 张显;;基于“三圈”理论视野的公务员考录机制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庆华;;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松志;刘叶飙;;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的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2期

3 董玉华;宋元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性思路[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4 ;地方速递[J];大经贸;2007年10期

5 周益芳;;抢抓历史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益阳市迎接加工贸易新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0期

6 ;“双转移”转变发展方式 广东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23期

7 章文秀;吴讯颖;;福建: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年05期

8 谭锦源;邝国良;;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9 黄抒予;;从提高企业竞争力视角谈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位要素建设[J];商业时代;2011年14期

10 李国杰;缪兴锋;;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梅州市为例[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郝志功;赵彪;;廊坊如何应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和调整趋势[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王学权;;毕节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4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承接的联动[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国全;;高举清华科技的大旗 合力打造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肖金成;;加强东西合作 促进产业转移[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张明林;齐玮娜;;产业转移下中部地区工业园发展对策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家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农民“洗脚上田”[N];广西日报;2008年

2 胥会云;昆山:全国首家产业转移促进中心揭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储叶来;合肥经开区:在产业转移承接中提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卢轶 谢思佳 刘艳美 林盛 陈作成 鲁锦锋 赵行旺;最后15亿花落谁家? 9月前PK见分晓[N];南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邦田;济宁市园区承接台商产业转移说明会在沪举行[N];济宁日报;2009年

6 杜宇;金融危机下郑州抢抓产业转移商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巢志斌;庐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N];巢湖日报;2010年

8 特派记者 张慧疆;河北·巴州产业转移对接签约315亿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9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淡争艳;宜昌抢前争先[N];湖北日报;2008年

10 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孙鸿飞;产业转移与安徽招商引资对策[N];安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2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娄晓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经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婷婷;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俞国琴;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的系统优化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10 陈蕊;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调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静文;“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4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344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