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自组织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26 12:03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Synerg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mplexity scienc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uncertainty of public management problems. Based on the "B-Z" reaction model with self-organiz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Logistic model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bilit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hrough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law of three ability subsystems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urthermore, the order parameter model of leading ability elements is determined,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31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is analyzed empirically.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gle of view and a scientific policy discussion basis for the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hrough adjusting the internal ability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80127)
【分类号】:F273.1;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庆菊;江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王关义;刘寿先;;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治理:一个尝试性研究[J];比较管理;2010年01期

3 阮国祥;阮平南;宋静;;网络嵌入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陶然;季光辉;许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项目团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5期

5 唐莉芳;;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构建:网络角度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代国忠;刘爱华;蒋晓曙;钱红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梁喜;黄承锋;;重庆市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高桂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2期

9 李玉峰;;大学生职业搜寻中社会资本的创生与存续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秦令华;殷瑾;井润田;;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中个体中心度、吸收能力对绩效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蹊;;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团队知识吸收及其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学东;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戴万亮;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影响研究: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D];天津大学;2011年

6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韩兵;适应性企业战略生态位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张敏;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协同机理与动力模式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胡雄斌;高端服务企业顾客知识接口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鲁铭;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玲;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寒冰;基于社会网络的个体层面知识网络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金蹊;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对团队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胡慧航;社会资本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张晶;核心员工社会资本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林海棠;社会网络对多元化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刘秀芝;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联盟网络中知识共享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王晓丽;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易迎;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翠;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卉,赵长胜,苏艳芳;几种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及理性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尔琦;探讨高科技企业整体式管理模式[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05期

3 罗珉;企业内部市场:理论、要素与变革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4 毛道维;任佩瑜;;基于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的企业制度再造的理论框架[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爱民;高超;;组织文化的演化:社会生物学视角[J];软科学;2008年09期

2 顾兴树;揭筱纹;顾萍;;基于企业动态演化的外部性战略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3 郑文军;王志云;王战鸣;;基于实力积累的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策略动态演化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5期

4 孙华平;;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动态演化: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林洁;;产业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态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6 罗程;姚洁盛;庄永耀;;我国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的适应性学习机制研究[J];企业活力;2011年07期

7 龚海涛;秦剑;;高新技术产业与新疆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演化路径研究[J];新疆财经;2006年02期

8 王冀宁;;产权交易的动态演化格局及信号博弈学习机制研究——中国商业上市公司产权交易的信号传递均衡案例剖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3期

9 王弟海;龚六堂;;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10 赵寒娇;;煤电价格联动到竞价上网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敖雪明;龙海英;王桂岭;;大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动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江淮;张晓云;;从国际代工到国际研发:价值链攀升的动态演化[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3 赵会群;孙晶;魏莹;王文文;;服务体系结构的动态演化方法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涵信;沈孟育;;基于动态演化的最优化方法[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丽萍;张锐波;;气候变化与西北生态环境的动态演化[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6 王冀宁;;产权交易的动态演化格局及信号博弈学习机制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王双绪;张希;江在森;陈兵;;强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变场信息动态演化的阶段性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8 宋海斌;吴能友;江为为;张岭;;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动态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范锐;刘小辉;;企业实体构件动态演化模型[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10 沈超;刘振兴;;辐射带动态演化的粒子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伟强;求解塔里木盆地大型油气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记者 丁全利;中石化中地院携手大型油气勘探科研[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丁全利;中石化中地院携手大型油气勘探科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欣华;解决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于祥明;中石化求解塔里木大型油气勘探难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响;为了塔里木“二次创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张艳芳;石勘院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秦伟强;院企结合探求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陆健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邹逸麟 复旦大学教授;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海岸带湿地[N];联合时报;2007年

10 王前;企业走向网络一体化[N];中国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毅;中国城乡贫困动态演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洪龙;面向对象—构件的软件动态演化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赵旭剑;中文新闻话题动态演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谢仲文;一种需求驱动、以体系结构为视图的面向软件动态演化的模型与方法[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杜辉;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动态演化:结构与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林家宝;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信任及其动态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蔡军;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正军;市场运营环境下电力价格的动态演化及定价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潘晨苏;关系契约与产权结构[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宋巍;Web服务组合动态演化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星星;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风险的定量评估及动态演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苏卫华;复杂网络社区发现及其动态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学尧;面向方面的网构软件动态演化一致性保障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4 O从铋,

本文编号:2392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392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